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勒面的意思、勒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勒面的解釋

古代馬面飾。用白黑二色的熟皮制成。《周禮·春官·巾車》:“王後之五路,重翟,鍚面,朱緫。厭翟,勒面,繢緫。安車,彫面,鷖緫。皆有容蓋。” 鄭玄 注:“勒面,謂以如王龍勒之韋,為當面飾也。”《隋書·儀禮志五》:“雕輅、篆輅,皆勒面,繢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勒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古代馬面飾,即套在牲畜頭部的裝飾性皮革制品。根據《周禮》記載,勒面以白、黑兩色熟皮制成,用于王後車馬的裝飾。例如《周禮·春官·巾車》提到“厭翟,勒面,繢緫”,鄭玄注:“勒面,謂以如王龍勒之韋,為當面飾也”。

  2. 字形結構

    • 勒:左右結構,本義為帶嚼子的馬籠頭(《說文解字》)。
    • 面:獨體字,原指面部,此處引申為馬頭部的裝飾。

二、引申與用法

  1. 成語引申義
    在《詩經·秦風·無衣》中,“勒面”被引申為嚴厲的限制或約束,比喻通過強力手段使人無法自由行動。例如:“這種政策如同勒面,限制了企業的創新空間。”

  2.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車馬禮儀制度(如《隋書·儀禮志》)。
    • 現代語境:可借喻嚴格的管控措施(需結合上下文使用)。

三、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勒面

勒面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被用來形容勒住臉部的表情,表達焦慮、恐懼或不耐煩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勒面的部首是力,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勒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紅樓夢》中,在其中的一場戲劇性的絕筆才知,寶玉為了掩飾自己與黛玉的相會,被賈母勒令回答問題,終究沒有想到可以回答的字給想出來,臉色發白,僵住了嘴唇。

繁體

勒面的繁體字是勒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中,勒面的“勒”字的寫法為肅,而“面”的寫法為麵。

例句

他的臉上勒面着不容置疑的憤怒表情。

組詞

勒拿、勒死、面具、面容。

近義詞

緊繃、拘束、表情僵硬、拘謹。

反義詞

放松、舒展、表情自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