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幹淨的意思、手不幹淨的詳細解釋
手不幹淨的解釋
謂有偷竊行為。 趙樹理 《“鍛煉鍛煉”》:“要讓大家自由拾一拾吧,還有好多三遍花沒有摘,說不定有些手不幹淨的人要偷偷摸摸的。”
詞語分解
- 手的解釋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着(?)手(開始做,動手)。手不釋卷。 拿着:人手一冊。 親自動手:手稿。手迹。手令。手書(.筆迹;.親筆書信)。 技能、本領:手
- 幹淨的解釋 沒有塵土、無污染、無污垢把院子掃幹淨葛梅到裡間屋換了一身幹淨的藍布衣裳。——《葛梅》 * 時很少或無放射塵埃幹淨核彈 ∶完全,徹底。比喻絲毫不剩地忘幹淨了把敵人消滅幹淨 ∶ 簡潔,不拖泥帶水文筆
專業解析
“手不幹淨”是一個漢語慣用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人有偷竊或貪污的行為,手腳不老實。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 字面義與引申義:
- 字面上,“手不幹淨”指手上沾染了污穢之物。
- 引申義則指行為不端,特指有偷竊、貪污、挪用公物或他人財物的行為習慣或嫌疑。它形象地描繪了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財物,如同手上沾了“髒東西”一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 行為特征:
- 強調的是一種習慣性或潛在傾向,而非單次行為。說某人“手不幹淨”,通常暗示此人在這方面有不良記錄或令人不信任(《漢語大詞典》(普及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年,ISBN 7-5432-0580-5)。
二、語用特征
- 使用場景:
- 常用于評價或描述他人(較少用于自稱),帶有負面評價和譴責的意味。
- 多出現在非正式或半正式場合的口語中,在書面語中則可能使用更正式的詞彙如“貪污”、“盜竊”、“監守自盜”等(劉月華等,《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01年,ISBN 7-100-03276-0)。
- 感情色彩:
- 具有強烈的貶義色彩,表達說話人對所指對象道德品質的否定和對其行為的不齒。
三、文化内涵與社會隱喻
- “幹淨”在漢語文化中常象征清白、正直、無私。“手不幹淨”則與之相對,隱喻行為上的污點、道德瑕疵和誠信缺失。這個表達深刻反映了社會對廉潔、誠實品德的推崇和對偷盜、貪污行為的鄙視(邢福義,《文化語言學》(修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 7-5351-2695-5)。
四、例句示例
- “財務科那個小王,聽說手不幹淨,經常把辦公室的文具往家拿。”
- “選倉庫管理員一定要找手腳幹淨、信得過的人,千萬不能用手不幹淨的。”
參考資料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其釋義具有廣泛認可度。
-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收詞宏富,釋義詳盡,注重源流,是研究漢語詞彙的重要參考。
-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系統闡述現代漢語語法規則,對詞語的用法、語用特點有深入分析。
- 《文化語言學》(修訂本):探讨語言與文化關系的專著,有助于理解詞語背後的文化内涵和社會心理。
網絡擴展解釋
“手不幹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某人存在偷竊行為或品行不端,常用來形容不誠實、不正直的行為。例如:“這個人手不幹淨,經常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二、延伸含義
除偷竊外,也可泛指貪污、受賄等不正當行為,強調道德層面的瑕疵。例如提到,該詞可用于指責工作中收受賄賂的人。
三、結構與使用場景
- 結構:“手”象征行為,“不幹淨”指不道德、不誠實,組合後突出對行為的負面評價。
- 場景:多用于批評他人品行問題,如職場舞弊、財務違規等(、)。
四、例句與出處
- 趙樹理小說《“鍛煉鍛煉”》中的例句:“說不定有些手不幹淨的人要偷偷摸摸的。”
- 現代用法示例:“他因手不幹淨被公司辭退。”(、)
五、起源争議
- 稱源自古代官員貪污的比喻,而提到可能與古代商人欺詐故事有關。兩種說法均無确切文獻佐證,但核心均指向“行為不端”的隱喻。
該成語以具體行為(“手”)映射抽象道德問題,適用于指責偷竊、貪污等違背誠信的行為。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過度引申。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際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阿街拜塵百和兵謀碧水逋竄不計其數超俗絕世朝夕共處鹑衣鹄面從征漼漼打鼓電色丢手多門餓莩載道飛鴻蜂擁敢做敢當貢禦寒烏禾頭生耳鶴語宏誕鴻衣羽裳會狀掍合簡典漸鴻金水河具折看發狂憃攔護連環畫籠笯麥芒刀棉襪木行奴子皤皤國老潛盾竊笑青雲譜窮沙曲房人影潤溽事心庶男宿着恬泰甜香停脫妄妖違犯文明結婚問望骁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