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男子年滿二十。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軍機大臣》:“其下役,皆選内府中之童子,惟司灑掃。舊例及冠時即更易。”
“及冠”是中國古代對男子成年年齡的特定稱謂,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男子年滿二十歲舉行的成年禮儀式。該詞由“及”(達到)和“冠”(戴冠)組成,字面意為“達到戴冠年齡”。
可通過等來源獲取更多古代冠禮細節。
《及冠》是一個成語,意為“超越衆人而獨占鳌頭”。它形容某一人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技藝、成就或地位高出衆人,獨一無二。
《及冠》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及(jí)和冠(guàn)。
「及」字由「又」和「及」組成,它的部首是手。“又”是一個基本部首,表示右手舉起狀态;“及”是一個小偏旁部首,表示抓取。它們的總筆畫數是2+3=5。
「冠」字由「冖」和「冠」組成,它的部首是冖。“冖”是一個基本部首,表示遮掩、蓋住狀态;“冠”是一個小偏旁部首,表示戴在頭頂的帽子。它們的總筆畫數是2+9=11。
《及冠》這個成語來源于《詩經·小雅·北山》中的“王之冠帶兮穆如脫兮,蒙佑塞背兮,天子方士之宜兮。”這句詩描寫了古代天子的盛況,把戴上冠帽與國君的地位、權力聯繫在一起。
在繁體中的書寫,「及冠」這個成語通常被寫成「及體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及」字第一個部分的右邊是一個小點,為象形字,表示用手去接觸;「冠」字上面的冖在古代寫法中,更加明顯,以示帽子的蓋住狀态。
他的音樂作品在海内外廣受歡迎,可以說是在音樂領域中「及冠」的。
1.冠冕:指古代貴族在儀式上所戴的帽子。例句:他身披紫袍,頭戴金冠冕。
2.冠冕堂皇:形容言辭或行為非常華麗,卻掩蓋了真實的内在。例句:他的言辭雖然冠冕堂皇,但卻掩蓋不了他的不誠實。
鶴立雞群、獨占鳌頭
黯然失色、不足挂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