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志的意思、碑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志的解釋

[a record of events inscribed on a tablet] 碑文和墓志

詳細解釋

亦作“ 碑志 ”。碑記。刻在碑上的紀念文字。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汳水》:“城東百步有石室,刊雲‘ 漢 鴻臚 橋仁 祠’。城北五裡有石虎、石柱,而無碑誌,不知何時建也。”《新唐書·張說傳》:“﹝ 説 ﹞為文屬思精壯,長於碑誌,世所不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司馬光 ﹞嘗答 孫察 為其伯 之翰 求銘志書,歷叙多年不為人作碑志,所辭拒者數十家。” 朱自清 《<背影>序》:“試以 姚鼐 的十三類為準,如序跋、書牍、贈序、傳狀、碑志、雜記、哀祭七類中,都有許多小品文字。”


見“ 碑誌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碑志,又稱“碑誌”,是镌刻于石碑上的紀念性文字,主要包含碑文和墓志兩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1. 基本含義
    碑志是古代用于記錄功德、紀念逝者或标志葬地的石刻文字。根據用途和位置不同,可分為:
    • 墓碑(墓表、墓碣):立于地面,标志葬地。
    • 神道碑:列于墓道前,記述墓主生平。
    • 墓志(墓志銘、圹銘):埋于墓穴中,記錄墓主信息。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與發展
    • 先秦時期已有刻石記事,東漢時期樹碑立傳之風盛行。
    • 魏晉南北朝因禁碑令(如曹操、晉武帝禁碑),墓碑減少,墓志逐漸成為定制。
    • 北魏時期碑志書法興盛,形制趨于規範,方形墓志成為主流。

三、功能與文化價值

  1. 社會功能
    • 紀念功德:如秦始皇刻石頌德。
    • 記錄生平:墓志銘詳述墓主家世、事迹。
  2. 學術意義
    • 碑志是研究古代社會、職官、書法、喪葬習俗的重要史料。
    • 例如,北魏墓志反映民族融合與佛教影響。

四、書法藝術

五、形制特點

總結來看,碑志既是古代喪葬禮儀的産物,也是集文學、書法、曆史于一體的文化遺産。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案例或藝術分析,(豆丁網)和(百度文庫)的詳細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紀念碑上的文字記錄”。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即“石”和“言”,部首“石”表示與石頭有關,部首“言”表示與言語有關。這個詞的筆畫數是15畫。 《碑志》一詞源于古代的碑刻文獻,古人在石碑上刻寫文字,以記錄重要事件、表達敬意或紀念人物。這些石碑被稱為“碑”,上面的文字記錄就被稱為“碑志”。 在繁體字中,我們可以把《碑志》寫成《碑誌》。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言”字在古代書寫時,下方的橫筆畫會先寫,然後再寫中間的豎筆畫。 以下是一個關于《碑志》的例句:“這座碑上的《碑志》記錄着這個古迹的曆史背景和修建過程。” 與《碑志》相關的詞語包括:“碑文”(石碑上的文字)、“紀念碑”(用于紀念重要事件或人物的石碑)和“銘文”(刻在器物或碑刻上的文字)。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碑志》對應,因為這個詞是一個專門指代的詞語。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