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近体的意思、近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近体的解释

(1).即近体诗。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李嶠 、 沉 、 宋 之流,方为律诗,谓之近体。”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絶句,概名为律诗、为近体。” 章炳麟 《辨诗》:“物极则变,今宜取近体一切断之, 唐 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参见“ 近体诗 ”。

(2).贴身,紧挨身体。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尝闻尚衣缝人云:‘上近体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近体"是汉语中的专业术语,主要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文学体裁: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这是"近体"最常用且最核心的含义。它特指在唐代成熟定型、与"古体诗"(古风)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其核心特征在于严格遵守特定的格律规范:

  1. 句数固定:主要有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三种形式。
  2. 字数固定:每句字数统一,五言或七言。
  3. 押韵严格:必须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能换韵或邻韵通押(部分首句可借邻韵)。
  4. 讲究平仄:诗句中字音的平(平声)仄(上、去、入声)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交替排列,形成抑扬顿挫的声律美。
  5. 要求对仗:律诗的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使用对偶(对仗)修辞,词性、结构需两两相对。 近体诗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在形式上的高度成熟和规范化。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界定,近体诗严格区别于形式相对自由的古体诗,其格律规则是唐代及以后文人创作的重要准则。《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将此义列为首要解释。

二、书法术语:指楷书 在书法领域,"近体"有特定指代:

  1. 指楷书:特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结构方正、笔画规整的楷书字体。这里的"近"意指其相对于更古老的篆书、隶书而言,是"较晚近"出现的规范字体。
  2. 区别于"古体":与文学中的"古体诗"类似,书法中的"古体"通常指篆书、隶书等早期字体,"近体"则指楷书。启功在《古代字体论稿》等著作中常使用此分类。
  3. 引申义:有时也泛指相对于篆隶而言较为晚出的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

现代语言学引申(较少用) 在极少数现代语言学讨论中,"近体"可能被用来指代结构或功能上接近实词的词类(如某些副词、代词),但此用法远不如前两者普遍且缺乏严格定义,主要见于个别学者对"体词"(名词性成分)概念的延伸讨论中。

"近体"一词的核心在于其"相对于古代规范"的含义。在文学中,它指唐代确立的、区别于古体诗的格律诗体;在书法中,它指区别于篆隶的楷书。这两个领域是其最权威、最通用的应用范围。理解"近体"需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与之相对的"古体"概念。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近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1. 文学术语:近体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与古体诗相对,包括律诗和绝句。其特点为:

    • 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规则;
    • 句数固定(如律诗八句,绝句四句);
    • 代表诗人有杜甫、李商隐等。
  2. 日常含义:贴身或接近身体
    用于描述物体紧挨身体的形态,如明代文献记载“近体衣用松江三梭布製”。

使用注意:现代语境中,“近体”多指近体诗;若涉及衣物、物品等描述,则可能取“贴身”之意。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班赍碧草俾昼作夜擘阮惨不忍言蚕室长搀绸沓畜聚楚铁丛伙荡定刀斗得济独志雰霭古处黑苍苍黑家白日滑座俭府讲益鞿鞚敬执进侑攫拏巨礼开运款兵来回来去掠立凉潭连篇累幅淩节褵襹潞氏茅房僻戾犬吠认奴作郎如数骚虐搔头弄姿纱厨少小无猜嵩衡泝涉讨贼阗门铁定同期图钉外手瓦垄尾韵挝钞呜呜啕啕掀番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