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近体诗。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李嶠 、 沉 、 宋 之流,方为律诗,谓之近体。”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絶句,概名为律诗、为近体。” 章炳麟 《辨诗》:“物极则变,今宜取近体一切断之, 唐 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参见“ 近体诗 ”。
(2).贴身,紧挨身体。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尝闻尚衣缝人云:‘上近体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
“近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文学术语:近体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与古体诗相对,包括律诗和绝句。其特点为:
日常含义:贴身或接近身体
用于描述物体紧挨身体的形态,如明代文献记载“近体衣用松江三梭布製”。
使用注意:现代语境中,“近体”多指近体诗;若涉及衣物、物品等描述,则可能取“贴身”之意。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近体》是一个汉字词汇,表示“近似的形状和结构”的意思。
该词的拆分部首为“辶”(辵)和“身”,其中“辶”(辵)是表示“行走”的意思,而“身”则代表了“身体”的意思。它共有7个笔画。
《近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历程。在古代,人们使用篆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来书写汉字。而后来,由于书写的方便性,人们开始使用了一种形状和结构相近的字体,即《近体》。
《近体》的繁体版本为“近體”。其中,“體”表示“身体”的意思。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是以篆书和隶书为主。这些字体相对于现代汉字来说,形状更加复杂,结构也较为繁琐。
1. 这幅字的书写采用了《近体》,看起来更加清晰易读。
2. 在书法比赛中,他的作品运用了《近体》的书写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3. 学习和掌握《近体》的字形特点,对于写好汉字非常重要。
1. 近似
2. 近期
3. 近乎
4. 近处
5. 近在眼前
1. 类似
2. 相似
3. 酷似
4. 类同
5. 仿佛
1. 不同
2. 不相似
3. 相反
4. 不像
5. 差异
报名笔墨畦径笔下留情拨云见日不像话嗔嗔称讬大将答难德重恩弘地方自治方蓬丰神异彩捬循拐角贵宦桂子兰孙害虐槐穟黄纸圜转精照近嵗皲裂菌圥控带狼吃幞头历政埋没庙主蜜煎冥漠之乡谋将木楔凝贞平涂贫婆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清定清种亲迹散闷三走商阳山积波委诗负师门受厘收役霜管朔方説问娀妃天夺讬物陈喻完熟痫厥小净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