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翮的意思、浮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翮的解釋

指飛鳥。《文選·張協<七命>》:“斷浮翮以為工,絶重甲而稱利。” 李周翰 注:“浮翮,飛鳥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翮”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浮翮”指飛鳥,強調鳥類在空中飛翔的姿态。其中,“浮”有漂浮、飛動之意,“翮”本義為鳥羽的莖或翅膀,合起來形象地描繪鳥類振翅飛行的狀态。

2.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張協〈七命〉》中的句子:

“斷浮翮以為工,絕重甲而稱利。”
唐代李周翰注解為:“浮翮,飛鳥也。”此處以“浮翮”代指鳥類,形容其輕盈靈動的特性。

3.詞素解析

4.使用場景

“浮翮”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注釋中。例如描述自然景象時,可用以替代“飛鳥”增添文雅意趣,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5.相關提示

因該詞生僻且權威來源較少(搜索結果均标注“極低權威性”),建議在學術研究或古籍閱讀中參考《文選》等經典文獻原文及權威注釋,以确保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水”和“羽”,拼音符號為fú huì,總筆畫數為16筆。 這個詞意指水鳥在水上漂浮飛翔的樣子,形象地描述了鳥類在水中飛行的姿态。《浮翮》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湛露》中的一句詩,詩中寫道:“浮翮薦瑞,躍于波瀛”。被用來形容鳥類在水中的優美飛行。 在繁體字中,《浮翮》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古代漢字書寫形式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與現代漢字相似。 以下是一個使用《浮翮》的例句:“湖面上,一群浮翮輕盈地翺翔,給人帶來了無限的美感。” 與《浮翮》相關的組詞有:“浮光掠影”、“浮想聯翩”等。這些詞語都帶有形象生動的意味,描述了不同的情景和心境。 在近義詞方面,《浮翮》可以與“飛翔”、“翺翔”、“飛舞”等詞語互相替換,表示相似的動作和狀态。 反義詞方面,《浮翮》的反義詞可能是“沉重”或者“下沉”,以傳達鳥類在水上停留或沉入水中的動作。 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浮翮》這個詞語。如有其他問題,請繼續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