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俸冊的意思、俸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俸冊的解釋

記載官吏薪俸的簿書。《清會典事例·戶部·俸饷》:“ 盛京 等處旗員,於俸冊過部後升調回京者,仍照例支給原任單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俸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曆史指向性的複合詞,由"俸"與"冊"二字構成。在《漢語大詞典》(2009年商務印書社)中,"俸"特指官吏的薪給,如"俸祿""薪俸";"冊"指編綴成卷的文書簿籍,《說文解字》釋為"符命也,諸侯進受于王者也"。二者組合後,"俸冊"專指古代官府記載官員俸祿發放的登記簿籍。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吏部文書體系。據《明會典》卷十四記載,洪武年間始設"俸冊科",負責"造冊登記文武官員歲支俸給"。這種冊籍詳細載錄官員姓名、品級、俸銀數額及支取日期,是古代財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清代文獻中,《清史稿·食貨志》明确記載了"俸冊"的實際運用:"各省布政使司歲終造俸冊,送部核銷"。這印證了俸冊不僅是發放憑證,更是中央審計地方財政的重要依據。現代學者王振忠在《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中亦引證了清代鹽運使衙門的俸冊檔案,揭示其曆史文獻價值。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隨着現代財務制度發展,"俸冊"已不作為當代行政術語使用,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經濟制度考證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目前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藏有完整的《乾隆朝戶部俸冊》原件,為研究清代官僚體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俸冊”是一個古代行政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俸冊(拼音:fèng cè)指記載官吏薪俸的簿書,主要用于登記官員的俸祿發放情況。

二、出處與例證

該詞在清代官方文獻中常見,例如:

《清會典事例·戶部·俸饷》記載:“盛京等處旗員,於俸冊過部後升調回京者,仍照例支給原任單俸。”

三、構成分析

四、應用背景

俸冊是古代財政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規範官員俸祿的發放與核查,常見于戶部檔案中。

五、相關擴展

類似詞彙包括“俸單”(俸祿憑證)、“俸秩”(俸祿等級)等,均與古代官員收入制度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鹿紙霸閏之朝八萬四千碑本秉性避鄉筆硯蠶網澄黝出聘村路待替枓栱短小發厥方相氏縫罅貢文過端國惡河激哄笑枷脰械手靜泊局幹跼踖刻深空谷幽蘭寬心來去蠟查臉盆蘆衣門杯木假山年登花甲嘔唲平場前程清耳頃歲起墒全稱鵲頭認準榮勳三代聲求氣應飾身誰行鐵輪鐵脇王瓜滃勃文迹五禮五校黠虜嘯傲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