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示的意思、風示的詳細解釋
風示的解釋
曉谕;教誨;告誡。《漢書·禮樂志》:“況於聖主廣被之資,修起舊文,放 鄭 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於以風示海内,揚名後世。” 宋 曾鞏 《撫州顔魯公祠堂記》:“二君獨能追公之節,尊而祠之,以風示當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者也。” 清 恽敬 《黃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賢者,天下皆繪畫之,鐫於廟垣,刻於墓闕,凡以風示後世而已。” ********* 《讨袁檄文》:“亦以 民國 初立,舊污未殄,首行揖讓,風示天下,樹之楷模。”
暗示,用言語示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 青娥 知之,中情皇急,陰使腹心者風示媪。媪悅,託媒往。”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八:“他在 日本 也見過幾個要人,總不得要領,如今又遇着這退去之風示,更不得不急急離開 日本 ,前往 加拿大 。”
詞語分解
- 風的解釋 風 ē 風 ě 均見“風”。 筆畫數:; 部首:風; 筆順編號:
- 示的解釋 示 ì 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别人知道:示警。示範。示弱。示威。示衆。示意。告示。指示。請示。 對來信的敬稱:賜示。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風示”是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結合不同文獻例證可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曉谕、教誨、告誡
指通過明确的語言或行為進行教導、警示。例如:
- 《漢書·禮樂志》提到“風示海内,揚名後世”,強調以典範教化天下。
- 宋代曾鞏在《撫州顔魯公祠堂記》中,用“風示當世”表達通過尊崇先賢來引導社會風氣。
-
暗示或用言語示意
側重于間接表達意圖。例如:
- 《聊齋志異·青娥》中“陰使腹心者風示媪”,描述通過心腹暗示他人。
- 近代陳少白的《興中會革命史要》提到“退去之風示”,指通過隱晦方式傳遞信息。
二、用法與例證
- 曆史文獻:
《新五代史》記載“以诏書褒廉吏孫嶽等,以風示天下”,體現官方通過表彰樹立榜樣的作用。
- 文學應用:
清代恽敬在《黃太孺人墓表》中,以“風示後世”說明對後人的教化意義。
三、補充說明
- 詞源結構:
“示”本義為“顯現、指示”,與“風”(教化、風氣)結合,引申出通過示範或暗示傳遞信息的行為。
- 現代延伸:
孫中山在《讨袁檄文》中亦用“風示”強調政治號召的警示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書》《新五代史》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示 (fēng shì) 這個詞的意思
風示 (fēng shì) 是個中國詞彙,意思是風所顯示的、風所表明的意思。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包括“風”和“示”。
風示 (fēng shì) 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風”字的拆分部首是風字旁,它的筆畫數是幾個版本都有:在繁體字中是9畫,在簡體字和日本漢字中是風字旁8畫。 “示”字的拆分部首是示字旁,它的筆畫數是5。
風示 (fēng shì) 的來源
風示 (fēng shì) 這個詞中的“風”代表風,風在自然界中具有多種表示方式,并且被用來描述各種現象。而“示”代表顯示或表明。所以,風示 (fēng shì) 的來源就是通過風來顯示或表明某種情況或現象。
風示 (fēng shì) 的繁體字
風示 (fēng shì) 在繁體字中保持相同的寫法,沒有變化。
風示 (fēng shì) 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風示 (fēng shì) 可能采用不同的漢字寫法。然而,現在主要使用的寫法是“風示”。
風示 (fēng shì) 的例句
1. 通過樹葉的搖動可以風示 (fēng shì) 出刮風的情況。
2. 天空中烏雲密布,實際上風示 (fēng shì) 着下雨的迹象。
風示 (fēng shì) 的組詞
一些與風示 (fēng shì) 相關的詞彙包括:
- 風向 (fēng xiàng):風的方向
- 風暴 (fēng bào):強烈的風
- 風速(fēng sù):風的速度
風示 (fēng shì) 的近義詞
- 風情 (fēng qíng):氣氛或情調
- 風貌 (fēng mào):特定地區的風格或風貌
風示 (fēng shì) 的反義詞
- 風靜 (fēng jìng):沒有風或很安靜的狀态
希望這個簡短的解釋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