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之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 shí zhī jì,其核心含義是比喻最安全可靠的計策或辦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出自漢代陸賈的《新語·資執》:“欲辭晉獻公譬馬之賂,而不假之夏陽之道,豈非金石之計哉?”。文中通過曆史典故說明此計策的穩妥性。
若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條目。
金石之計(jīn shí zhī j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極為可靠的計策或手段。
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金”、“石”、“之”和“計”。其中,“金”是部首,表示金屬;“石”也是部首,表示石頭。這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1。
《金石之計》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左傳·昭公二十年》中的一段描述,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莊公派遣使者去晉國讨要東方之珠,但受到了晉國的拒絕。齊莊公非常生氣,将使者日夜加班,執行加倍的任務,并對晉國進行一系列操縱。最終,晉國向齊國妥協并屈服了。這就是“金石之計”最早的來源。
在繁體字中,“金石之計”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然而,現代的“金石之計”寫法與古代相同,沒有出現主要的變化。
例如,我們可以用“金石之計”這個成語來造句,比如:他巧妙地運用金石之計,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一些與“金石之計”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金融”、“石器”、“之前”、“計謀”
近義詞:“妙計”、“高招”
反義詞:“杯水車薪”、“力不從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