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獸樽的意思、獸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獸樽的解釋

蓋上雕繪獸形的酒樽。古多為朝廷宴飲用具。《晉書·禮志下》:“正旦元會,設白獸樽於殿庭,樽蓋上施白獸,若有能獻直言者,則發此樽飲酒。” 宋 秦觀 《代賀元會表》:“職拘藩國,莫瞻龍袞之升;心折宸居,但想獸樽之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獸樽(shòu zūn),是中國古代禮器中的一種特殊酒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飨等隆重場合。其核心特征是以獸形(常見為牛、羊、虎等)為造型或裝飾的酒尊,承載着禮儀、象征與藝術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形制特征

  1. 形制:獸樽通常指整體鑄造成動物形态(如牛尊、羊尊、虎尊)或器身主要部位(如器蓋、器腹)裝飾有高浮雕、圓雕獸首或獸面紋(饕餮紋)的酒尊。其造型寫實或抽象,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2. 材質:多為青銅鑄造,是商周時期青銅禮器的代表類型之一。也有陶制、漆木制等,但青銅獸樽最為典型和珍貴。
  3. 結構:一般有蓋(獸首或獸背為蓋)、器身(獸腹為容器)、足(獸足或圈足)。部分獸樽在獸頸或背部設計有流口用于傾酒。

二、功能與禮儀用途

  1. 祭祀重器:在宗廟祭祀祖先或天地神靈時,獸樽用于盛放“郁鬯”(香酒)或普通酒醴,是“禮器”組合(如鼎、簋、爵、尊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對神靈的敬畏與獻享。
  2. 宴飨禮器:在貴族宴飨賓客的正式場合,獸樽也作為盛酒器使用,彰顯主人身份地位與待客之禮。
  3. 身份象征:不同造型、紋飾和體量的獸樽,常與使用者的等級、爵位相關聯,是權力與地位的物化象征。

三、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1. 溝通人神:獸形(尤其猛獸、神獸)被認為具有通靈之力,以獸為樽,寄托了借助神力溝通天地、祖先的願望。
  2. 威儀與祥瑞:獸的威猛形象(如虎)象征力量與權威;溫順或吉祥的獸形(如羊)則寓意吉祥、豐饒。饕餮紋等獸面紋飾更兼具驅邪避害的功能。
  3. 禮儀秩序的體現:獸樽的嚴格使用規範(如何時用、何人用、用何種)是周代禮樂制度的具體化,體現了“明尊卑、别上下”的社會秩序。

四、曆史演變與考古實例

  1. 商周鼎盛:獸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最為流行,工藝精湛,造型多樣(如商代牛尊、西周兔尊、象尊)。
  2. 後世演變:春秋戰國後,隨着禮崩樂壞,獸樽的禮制功能減弱,但作為藝術品的仿古或創新制作仍有延續。漢代及以後,其形制逐漸融入其他器類或演變為陳設品。
  3. 著名實物:
    • 商代小臣艅犀尊: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以犀牛為造型。
    • 西周盠青銅駒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以馬駒為造型,腹内鑄有銘文。
    • 晉侯鳥尊:山西博物院藏,雖為鳥形,但廣義上也體現了動物形尊的特征,是晉國宗廟重器。

五、典籍記載與權威參考

獸樽的形制與用途在傳世文獻中可得到印證:

結論

獸樽是中國古代青銅禮器中極具特色的酒器類别,集實用功能、藝術審美、宗教祭祀級象征于一體。其以動物為造型或主要裝飾元素,深刻反映了先民的自然觀、神靈觀和禮制文化,是研究先秦社會、禮儀制度、工藝美術和思想信仰的重要實物載體。考古出土的精美獸樽實物與《周禮》、《詩經》等典籍記載相互印證,共同構建了我們對這一古老器物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獸樽”是古代一種帶有獸形裝飾的禮器酒樽,主要用于朝廷宴飲或重要儀式。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獸樽指蓋上雕刻或繪制獸形紋飾的酒樽。其名稱來源于樽蓋上的獸形裝飾,常見如白獸(如白虎)等,象征威嚴或祥瑞。

  2. 形制與用途
    這類酒樽多為金屬或漆器材質,專用于朝廷正旦元會(元旦慶典)等場合。據《晉書·禮志下》記載,殿庭中設“白獸樽”,若有人能進獻直言,則開啟此樽飲酒,以示嘉獎。

  3. 曆史文獻出處
    除《晉書》外,宋代秦觀在《代賀元會表》中提及“獸樽之列”,側面印證其作為禮儀陳設的莊重性。唐代以後,獸樽逐漸演變為象征性的禮器,實際使用減少。

  4. 文化意義
    獸樽不僅體現古代工匠的工藝水平,還承載政治寓意。通過“獻直言者發樽飲酒”的記載,可見其被賦予鼓勵谏言、彰顯君主開明的功能。

若需更深入的實物考證或不同朝代形制演變,可參考《晉書》《宋史》等古籍原文或考古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春八家北戶鞭爆擦邊,擦邊兒大吹大打誕英的定調畫貂帳敵拟冬日東吳俸料風憲官附化改析膏蟹光榮後宮會論虎校兼功價錢假牙解衣包火記恚金洋救公饑卷回句倨鞫獄阃命哭天抹淚狼竄淚波良魚連綿不斷林将裡役買聲兒門釘妙好餒匮泥尾排門旁文剩義欺忽氣貌清候秋日饒縱騷情賦骨身材歪門邪道我的一家五疵污膺小戶小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