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籍的意思、朝籍的詳細解釋
朝籍的解釋
在朝官吏的名冊。 唐 陸龜蒙 《書<李賀小傳>後》:“ 長吉 夭, 東野 窮, 玉溪生 官不挂朝籍而死。”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鞠君墓碣銘》:“惟公負天才,得高第,復見 範魯公 、 趙相國 為之引掖,而不登朝籍,終于畿令,豈非命歟?” 明 李東陽 《同年祭倪文毅公文》:“跡謝朝籍,魂歸江鄉。” 章炳麟 《秦獻記》:“其窮在蒿艾,與外吏無朝籍,爛然有文采論籑者, 三川 有 成公生 ,與 黃公 同時。”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網絡擴展解釋
“朝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朝籍(拼音:cháo jí)指在朝官吏的名冊,即記錄朝廷官員姓名、職位等信息的官方冊籍。其中:
- 朝(cháo):指朝廷,與“野”相對,表示中央政權或君主統治時期;
- 籍(jí):指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
二、文獻例證
- 唐代陸龜蒙在《書<李賀小傳>後》中提到“玉溪生官不挂朝籍而死”,說明未列入朝籍者不屬正式官員。
- 宋代王禹偁《著作佐郎鞠君墓碣銘》中感歎“得高第,複見引掖,而不登朝籍”,反映朝籍是官員身份的重要标志。
- 陸遊詩句“雖言解朝籍,尚予待祠俸”則描述了官員脫離朝籍後的狀态。
三、相關用法
- 反義概念:與“朝籍”相對的是未入仕或隱退狀态,如“阙下無朝籍”(姚合詩)表達未入仕途。
- 曆史背景:古代官員需通過科舉、薦舉等途徑才能“挂朝籍”,成為正式在編官吏,這一制度體現了封建官僚體系的管理方式。
四、總結
“朝籍”一詞多用于唐宋文獻,既是古代職官制度的體現,也承載着文人對仕途的感慨。若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新唐書·百官志》等職官類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朝籍(cháo jí)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朝廷的人員名冊”或“朝庭的成員名單”。在古代中國,朝籍通常由朝廷或統治者記錄,用于管理和确認朝廷的官員身份和職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朝籍》的拆分部首是“⺮”(zhú)和“米”(mǐ),分别位于它的左右兩邊。根據正式的部首分類,字形中的“⺮”屬于“竹部”,而“米”屬于“米部”。通過拆分得到的部首可以幫助我們查找字典中的字頭,從而更好地理解字的意義與構成。
來源:
《朝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王朝時期。在古代,朝廷是統治者辦公和決策的場所,朝廷的成員則是執行政務和管理國家事務的人員,他們的名冊就被稱為朝籍。這個詞彙被廣泛應用于曆代王朝,用于規範和管理朝廷的人員。
繁體:
《朝籍》的繁體字為「朝籍」,形狀和簡體字基本一緻,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稍有差異。在繁體中,「朝籍」的線條更為複雜與繁瑣,但整體意義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朝籍》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并無特殊記載,但可以推測其書寫可能沿用了古代的書寫規範。在古代書法中,字的形态和結構有所變化,但意義大緻相同。
例句:
1. 因為個人品德不合格,他被從朝籍中除名。
2. 朝籍是評定官員身份和職務的重要依據之一。
組詞:
朝廷、名冊、官員、身份
近義詞:
名冊、官員花名冊、人事名單
反義詞:
非朝籍、廟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