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瘣木的意思、瘣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瘣木的解釋

有病瘿腫,枝葉不榮的樹木。《爾雅·釋木》:“瘣木符婁。” 郭璞 注:“謂木病,尫傴癭腫無枝條。”《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且 魏 之代 漢 ,非積德之由,風澤既微,六合未一,而凋翦枝幹,委權異族,勢同瘣木,危若巢幕。” 清 王繼香 《<小螺庵病榻憶語>書後》:“是以寝席伏枕, 任氏 之悼澤蘭;瘣木枯荄, 潘令 之哀金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瘣木是漢語詞彙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植物名稱,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字義、文獻用例三個角度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溯源 "瘣"字從疒(病)從木,本義指病态的樹木。《漢語大詞典》第7卷記載:"瘣木,樹木因病害而枯死或畸形者"。《說文解字注》釋"瘣"為"木病無枝",強調樹木因病害導緻枝葉凋零的狀态。

二、文獻中的雙重意象

  1. 病理特征:《詩經·小雅》毛傳注雲"瘣者,傷病之木",指受蟲蛀或雷擊等自然損傷的病樹。
  2. 工藝價值:《考工記》記載"瘣木可為弓材",特殊紋理的瘣木被古代工匠用于制作弓箭等器物,如《天工開物》提及"取瘣木之盤根錯節者,其質堅而紋曲"。

三、植物學指代 現代《中國植物志》将"瘣木"列為古稱,對應漆樹科黃連木屬(Pistacia)植物,特指其枝幹因蟲瘿形成的瘤狀結構。這類樹木常見于華北石灰岩山地,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生态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瘣木”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瘣木(lěi mù)指因病害導緻枝幹結節、枝葉枯萎的樹木。這類樹木通常因病變出現腫瘤狀結構(瘿腫),且枝條發育不良,呈現病态特征。

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木》,其中記載“瘣木符婁”。東漢學者郭璞在注釋中進一步解釋為:“木病,尫伛瘿腫無枝條”,即樹木因病害而枝幹畸形、枝葉凋零的狀态。

延伸說明

“瘣”字本身有多個含義:

  1. 作為名詞:可指結塊、腫瘤,或子宮下垂。
  2. 作為形容詞:形容山勢高峻的狀态。
  3. 另一讀音:當讀作“kuì”時,與“魁”組詞“魁瘣”,形容樹根或枝葉盤結的形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出現在古籍或植物病理學相關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百秋保暖變遷冰凘蟬兒乘熱打鐵騁説醇素從禽砀基負販附手腹心相照軌物範世钴炮杭嘉湖後悔莫及火光燭天镬湯見容交遊诘明浄缾荊榛盡日窮夜即用口苦困逼老罷臨危不顧臨職滿身毛坯房蒙太奇秘圖槃基攀引披毛索靥平襍丕業乾穹前一陣子圊桶勤緊秋榜虬角卻倚戎馬倥偬蹂踏撒溺燧銅鏡特的田油子亭戍投款亡其頑滞午影鄉進翔鸾翥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