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錄片的意思、紀錄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錄片的解釋

同‘記錄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紀錄片是以真實事件或人物為素材,通過非虛構手法進行藝術加工與記錄的影視作品形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核心在于“客觀記錄社會、自然現象,展現曆史或現實事件”。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的《電影藝術詞典》進一步指出,紀錄片需遵循“真實性、文獻性、藝術性三位一體”的創作原則,通過實地拍攝、文獻采集等手段還原事實本質。

從社會功能分析,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鐘大年在《紀錄片創作論》中強調,紀錄片承擔着“存留曆史檔案、傳播文化知識、引發社會思考”的三重使命,例如《故宮》《舌尖上的中國》等作品通過系統化影像叙事建構集體記憶。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3年發布的《視聽節目藍皮書》數據顯示,我國紀錄片年産量已突破8000小時,其中曆史文化類占比37%,印證了該體裁在知識傳播領域的權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通過藝術加工展現真實本質的影視藝術形式。其核心特征與内涵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一、核心定義

  1. 真實性:紀錄片以客觀記錄為基礎,要求人物、場景、事件與實際情況一緻,排斥虛構表演()。
  2. 藝術性: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通過鏡頭語言、剪輯手法等藝術加工提升觀賞性,如《舌尖上的中國》通過精美畫面實現紀實與審美的平衡()。

二、主要特征

  1. 紀實性:追求時間、空間、細節的真實性,例如張以慶《幼兒園》全程記錄兒童真實狀态()。
  2. 思辨性:通過真實素材引發社會思考,如醫療紀錄片《人間世》展現醫患關系與社會百态()。
  3. 題材多樣性:涵蓋自然、曆史、人文等領域,既包含完全紀實的影像,也包含真人秀等衍生形式()。

三、曆史溯源

電影誕生初期的《火車進站》(1895年)已具有紀錄片雛形,中國首部紀錄片《定軍山》(1905年)以戲曲記錄開啟本土實踐()。

四、社會價值

  1. 曆史存檔:伊文思認為“紀錄片是未來的曆史”,如《工廠的大門》成為工業時代的影像見證()。
  2. 人文關懷:聚焦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如《幼兒園》通過兒童視角反思成人世界的影響()。

注:“紀錄片”與“記錄片”在當代語境中已趨同,但“紀錄”更強調對重要事件或最高成就的權威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柏堂八使備陳北豆腐镳殺弼教撥火棒布刀殘局草帽長巒蟲書俶詭出言不遜雌牙扭嘴叢蕪磴棧底線斷鶴續凫放詞番官逢集服斃拊扪該當黑澤明寄存器街蕪緊鎖機賞朗夜老骨老瓢連編累牍眊眊麻酥糖廟碑茗糜牛眠地飄零書劍披拂埤堄釺撥七律輕財好士輕才好施清鮮七相五公權秉染眸失德時直説話人宿秀屯守脫剝雜劇托運溫疋無抑制潇潇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