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厎的意思、獲厎的詳細解釋
獲厎的解釋
獲緻,得到。《明史·後妃傳一·英宗孝肅周太後》:“﹝皇帝﹞問視惟勤,俾老年疾體,獲厎康寧。”
詞語分解
- 獲的解釋 獲 (獲⑤穫) ò 打獵得到的禽獸:獵獲。 得到,取得:獲得。獲獎。獲悉。如獲至寶。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臧獲。 能得到機會或空閑:不獲面辭。 收割莊稼:收獲。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厎的解釋 厎 ǐ 古同“砥”,砥砺;砥柱。 平:厎平(平均)。 終:厎止(終止)。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獲厎"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組合,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進行考釋:
一、單字釋義
-
獲(獲/穫)
- 本義:《說文解字》釋"獲"為"獵所獲也",指狩獵所得;"穫"為"刈穀也",指收割莊稼。兩字後多混用,核心義為"取得、得到"。
- 引申義:收獲成果(如《詩經·豳風》"十月獲稻")、捕獲(如《孟子》"獲禽")。來源:《漢語大字典》(中華書局)
-
厎
- 本義:《說文解字》:"厎,柔石也",指磨刀石(同"砥")。
- 引申義:
- 至、終(如《尚書·禹貢》"東厎于海");
- 平定(如《左傳》"厎定豐稷");
- 緻(如《詩經·小雅》"伊予來厎")。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二、詞義推測
"獲厎"未見于經典文獻,可能為生僻組合或通假用法。根據單字義推測:
- 可能指"達到某種結果":取"獲"之"得"義與"厎"之"至"義,如"獲緻其成"。
- 或為"穫砥"通假:表農事中收割後磨砺農具(砥為磨石),但此說缺乏文獻佐證。
三、學術建議
該詞需結合具體上下文考釋。若需深入探究,可檢索: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台灣《異體字字典》
- 漢典網(www.zdic.net)古籍庫
提示:因"獲厎"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建議用戶提供具體出處以便精準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獲厎”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uò dǐ,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獲:本義為“獵得禽獸”,引申為“得到、取得”。在“獲厎”中,“獲”強調“獲得”的動作。
- 厎:通“砥”,原指磨刀石,但在古漢語中可表“緻、達到”之意。此處與“獲”連用,構成并列結構,共同表達“獲緻、達成”的複合含義。
2.綜合釋義
- 核心意義:指通過努力或過程最終得到某種結果,強調“獲得并達成”的雙重含義。
- 例句:如《明史·後妃傳》中“俾老年疾體,獲厎康寧”,意為“使年老病體得以恢複健康安甯”。
3.使用場景
- 語境: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言表述,現代口語及書面語中極少出現。
- 替代詞:現代漢語中可用“獲得”“達成”“實現”等詞替代。
4.權威參考
- 漢典對“獲”的釋義佐證了其“取得”的核心含義,而“厎”的引申義需結合古籍用例理解。
5.注意
- 該詞因生僻且權威文獻記載較少,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誤用。如需引用古籍原文,建議核查原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暗當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被動式本月變眚鄽裡朝坐差稅成盧齒牙餘慧箠敕賜示辭說大裘典理電流放大器點紙畫字頓開風起雲湧分過共同訴訟公演寒畯會法徽猷嫮忌講價錢蛟龍擘水激劇金雞石籧筐口内拉硬屎兩眼黑柳車柳莺龍武兵鲈鲙綸組節束馬場漫延面目猙獰冥紙清淮輕繇薄賦七禽起去棄物取慮人民城郭榮品三七掃眉才子省頭香韬光養晦調訓違倍嫌怕心存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