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過瘾。《說嶽全傳》第六三回:“不知者不罪,但是方纔打得不甚煞癢。”
“煞癢”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比喻義:猶過瘾
指某種強烈的需求或欲望得到滿足後的暢快感。該解釋被多個權威詞典引用,且出現在文學作品如《說嶽全傳》第六三回:“不知者不罪,但是方纔打得不甚煞癢。”。這裡的“煞癢”并非字面意義的“癢”,而是形容“不過瘾”或“未滿足”的狀态。
字面義:癢得難以忍受
部分資料将其拆解為“煞(非常)+癢”,描述身體或心理上的強烈癢感。但這一解釋的權威性較低,可能源于對詞語的直譯或誤解。
補充說明:
《煞癢》是一個中文成語,用來形容極其癢的感覺,煞指極其,癢指癢癢,因此《煞癢》表示非常癢。
《煞癢》的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火和疒。火是煞的部首,疒是癢的部首。根據康熙字典,火部在《煞》中的位置是第五部首,疒部在《癢》中的位置是第104部首。《煞》的總筆畫數是14,由火部4畫和疒部10畫組成;《癢》的總筆畫數是12,由疒部12畫組成。
《煞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醫學文獻。病人身上出現不可忍受的癢痛感時,醫生常常使用煞癢來形容這種極其難受的感覺。之後,這個成語逐漸被廣大人民所采用,并成為了一種通用的形容詞。
《煞癢》的繁體字是「煞癢」,沒有其他特殊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火部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火部字的右邊是一條橫線,代表火焰。疒部的字形也有一些變化,字的左邊是一個與現代不同形狀的偏旁,代表疾病。
1. 夏天蚊蟲多,我被蚊子咬得煞癢。
2. 孩子得了水痘,整天癢得他煞癢。
3. 患有皮膚病的人經常感到煞癢,希望盡快得到治療。
煞癢不已、煞癢難耐、煞癢如命、煞癢無比等。
瘙癢、發癢、發癢難忍、難以忍受的癢等
安神、舒適、愉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