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脔格的意思、禁脔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脔格的解释

一种诗体格式的名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 山谷 七古,三句一换韵,三叠而止,谓之促句换韵,即禁臠格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脔格”是古代诗学领域的特殊术语,原指文人创作中约定俗成的避讳规则,后引申为对某种文体格式的专属性要求。该词由“禁脔”(帝王独占之物)与“格”(法式标准)复合构成,最早见于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其中提到:“唐人应试诗,有禁脔格,避国讳、庙讳,犹不得犯。”

从词义演变角度看,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进一步阐释:“禁脔格非独讳忌,亦含体式之限。如五言仄起、二四异声,皆属其格。”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将此概念扩展至词曲领域,认为“宋词之调谱,元曲之宫调,皆存禁脔遗意”。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王力《汉语诗律学》从声韵学角度分析指出:“所谓禁脔格,实为平仄禁忌与对仗规范的综合体,在近体诗定型过程中起过渡作用。” 这一术语现多用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特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创作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禁脔格”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1. 诗体格式
    根据权威来源,它主要指向一种古诗体格式,常见于七言古诗(七古)。其特点为“三句一换韵,三叠而止”,即每三句转换一次韵脚,重复三次后结束。这种格式被称为“促句换韵”,例如黄庭坚的七古作品便采用此格。

  2. 形容口才与智慧(存争议)
    部分资料提到“禁脔格”可形容人言辞犀利、才思敏捷,用于赞美辩论或表达能力强的人(如演讲家、律师)。但这一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性古籍或权威词典,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用,需谨慎参考。

补充说明

建议在学术或文学语境下优先采用“诗体格式”的解释,其他用法需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表丈鬓花槽矛箠敕悴荒翠篁戴月蛋家敦弓肚肠嫩渡江梵呗防送人粉墙辅酶各色人等沟防鬼鬼魆魆行踪无定黑体哄闹哗啦啦晖日会悟活鳞将弁逫律举假渴而穿井匡俗山款怀懒懒摊摊掠剩鬼连窝端露止盲昧甍甍内机浓度扑奔釺焊藒车颀立漆书省拜生结香沈潦世弟兄授能衰瘵熟锦硕士笋鞭索诃世界天骄委虵文命鲜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