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柄的酒器。《逸周書·王會》:“ 祝淮氏 榮氏 次之,珪瓚次之,皆西面。” 朱右曾 校釋:“瓚,盛鬯酒之器,以珪為柄。”《史記·晉世家》:“太子使 王子虎 命 晉侯 為伯,賜……秬鬯一卣,珪瓚。” 裴駰 集解引 賈逵 曰:“諸侯賜珪瓚,然後為鬯。” 唐 王季友 《玉壺冰》詩:“正值求珪瓚,提攜共飲冰。”
“珪瓒”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珪瓒”指一種玉柄的酒器,主要用于祭祀或重要禮儀場合。其結構由兩部分組成:
珪瓒是古代禮制中的重要器物:
部分資料(如、3)标注拼音為“yuè zàn”,但更多權威來源(如、4、5、6)顯示正确讀音為“guī zàn”,可能與字形或曆史注音差異有關,建議以“guī zàn”為準。
與“珪”相關的成語如“析珪判野”“秋月如珪”等,均與玉器的象征意義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形制或考古實例,可參考《周禮》或青銅器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