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坚贞的节操。 南朝 梁 范云 《咏寒松》:“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宋 王安石 《景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朱光潜 《艺文杂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陶渊明 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
(2).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 唐 柳宗元 《植灵寿木》诗:“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劲节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意象的复合词,既描述植物的自然特征,也象征人的精神品格。其核心含义围绕“坚韧”与“节操”展开,具体释义如下:
指竹、木等植物枝干上坚硬而富有弹性的节点或关节。此处的“劲”强调刚劲有力,“节”指植物分枝或生叶的部位。竹子因枝节分明、不易弯折的特性,成为“劲节”最典型的意象载体。
出处例证:
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云:“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以竹喻人,凸显其历寒不凋的劲节特质。
比喻人刚正不阿、坚守原则的道德品质。此义项由竹节“中空外直”的自然特性引申而来,强调在逆境中保持气节与操守的精神力量。
出处例证:
《晋书·陶侃传论》称陶侃“贞勤本职,匪懈于位”,其“劲节”体现于治军严明、忧国如家的操守 。
权威参考来源:
“劲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坚贞的节操
指人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坚定、不屈的品格。例如南朝梁代范云《咏寒松》中“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即以松树比喻人的坚贞气节。
竹木枝干的坚实部分
竹、木等植物枝干分叉处因质地坚硬被称为“劲节”。如唐代柳宗元《植灵寿木》诗云“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描绘了植物枝节的刚劲特性。
文学意象
该词常用于诗文,既形容自然物的坚韧(如竹、松),也象征人的高尚品格。例如王安石《景福殿前柏》中“知君劲节无荣慕”,借柏树赞美淡泊名利的品质。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诗文中的具体用例。
拜倒辕门边邑愊愊壁画裁纠蝉弁称蕃迟日雌逊粗恶大荒骆顶门针断乳敦煌蛾眉月烦总购线好比宏观经济皇室火居道士骄侈暴佚狡展基点惊耳骇目既位计无所出局天蹐地考正款要枯骨死草乐观主义良弼辽乱慄斯免黜民安国泰冥目母草沐雨栉风南阳子闹垓垓内河匿瑕强抢阒然区田碝石三纲散裂赊弥眚礼摔脸子水调黍稭疏朴四弘殄绝畏凛歍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