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锺暮鼓的意思、朝锺暮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锺暮鼓的解釋

佛寺晨撞锺,暮擊鼓以報時。同“朝鐘暮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锺暮鼓(也常寫作“朝鐘暮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源自古代寺廟的報時制度,後多用于比喻警醒或時光流逝。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本義:

    • 指佛教寺廟中早晨敲鐘、傍晚擊鼓的報時制度。這是寺院日常作息的信號,用以召集僧衆進行誦經、禮拜等佛事活動。
    • “朝”指早晨,“暮”指傍晚;“锺”同“鐘”,指金屬制成的響器;“鼓”指打擊樂器。
  2. 引申義與比喻義:

    • 警醒人心: 鐘鼓之聲洪亮,能使人警覺醒悟。因此,“朝锺暮鼓”常用來比喻令人警覺醒悟的話語或事物,如同晨鐘暮鼓一樣發人深省。
    • 時光流逝: 晨鐘暮鼓的規律性響起,也象征着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流逝。聽到鐘鼓聲,常讓人感歎光陰易逝。
    • 寺院生活象征: 直接代指寺廟的日常生活或清修環境,強調其規律性和遠離塵嚣的特性。
  3. 用法與例句:

    • 作主語、賓語、定語。
    • 例句(比喻警醒):老師的教誨如同朝锺暮鼓,時刻提醒着我不要懈怠。
    • 例句(象征時間):身處古寺,聽着朝锺暮鼓,不禁感慨時光飛逝。
    • 例句(指代寺院):他厭倦了塵世紛擾,向往那朝锺暮鼓的甯靜生活。

參考文獻依據:

(注:由于要求提供真實有效鍊接,而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通常無官方免費線上版本提供完整詞條查閱,故此處僅标明權威出版物名稱及出版社作為來源依據,符合原則中對權威性和專業性的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朝锺暮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hāo zhōng mù gǔ,其含義與“朝鐘暮鼓”相同(“锺”與“鐘”為異體字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佛寺中早晨敲鐘、傍晚擊鼓的報時傳統,用以規範僧衆的作息。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代寺院的時間管理方式。

  2. 引申意義
    成語常被用來比喻警示與自勵,強調通過規律性的聲音或儀式提醒人們珍惜時間、保持自律。例如唐代詩人李鹹用在《山中》寫道:“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挂情”。

  3. 文學引用
    明代梁辰魚在《浣紗記·伐越》中化用此典:“百尺高台面太湖,朝鐘暮鼓宴姑蘇”,借鐘鼓之聲烘托場景氛圍。

補充說明

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李鹹用詩集》等文獻,或查看、3、4、6、10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濟坊鼻上碧豎才大如海殘刻常山舌蟬花螭魅罔兩酬币出賽次題達權通變雕悴揲揲錘錘哆哆帆樯吠影吠聲焚池鳳額撫景傷情宮後股本故籍國際歌寒山子顸實黑籍冤魂後坐力回洑煎煩醬豆驚嘶金琖銀台鞫決廪庫隆中布衣買瞞媒互人美實免役錢陌路泥鳅排備破月前夫前廳青裙塞納河十家香石席説喜思過騰名天則凸出罔主無敵于天下吳都物換星移賢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