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清 鲁一同 《秦论》:“ 秦 人一出其师以挠 山 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捲而入於 秦 矣。”
“鲸吞蛇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g tūn shé shì,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强大的势力以暴力或强势手段侵吞、兼并弱小的个体或群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此成语通过动物行为的对比,生动揭示了强权扩张的残酷性,常见于历史、政治或商业语境中,警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鲸吞蛇噬》这个词是形容动物的行为,指由大而泰,由吞而掠,形容凶残贪婪无厌的喻意。
《鲸吞蛇噬》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鲸(鱼部,10画):魚(8画)+口(3画)
吞(口部,5画):口(3画)+千(3画)
蛇(虫部,13画):虫(6画)+尸(4画)+丿(1画)+丶(1画)+一(1画)
噬(口部,14画):口(3画)+史(5画)+㇒(2画)+尸(4画)
《鲸吞蛇噬》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亦为成语,用以形容某些动物的凶狠残暴的品行。
《鯨吞蛇噬》是该成语的繁体字形。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会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对于《鲸吞蛇噬》一词,古代与现代的写法并无太大区别。
1. 这只饥饿的狮子看见羚羊后,便鲸吞蛇噬,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2. 这个企业的竞争策略就是鲸吞蛇噬,吞并周边的小型公司。
鲸吞、蛇噬、吞噬、鲸蛇、掠夺、凶残、贪婪、无厌
吞并、剥削、掠夺、咬牙切齿、凶暴
和谐、均衡、友善、分享、克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