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體物的意思、體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體物的解釋

(1).生成萬物。《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鄭玄 注:“體,猶生也;可,猶所也。” 孔穎達 疏:“言鬼神之道生養萬物無不周徧,而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清 戴震 《原善》卷上:“‘形而上’者,陰陽鬼神胥是也,體物者也……五行之成形質者,則器也;其體物者,道也。”

(2).描述事物;摹狀事物。 晉 陸機 《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 庾信 謂 魏 使尉 瑾 曰:‘我在 鄴 ,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陳昭 曰:‘作何形狀?’ 徐君彥 曰:‘有類軟棗。’ 信 曰:‘君殊不體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 王國維 《人間詞話》八:“ 美成 ( 周邦彥 )深遠之緻不及 歐 秦 ,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體物”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生成萬物
    源自《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體物而不可遺。”此處“體”意為“生”,指鬼神生成萬物且無所遺漏。鄭玄注解為“體猶生也”,孔穎達進一步說明萬物皆由鬼神之氣所生。

  2. 描述或摹狀事物
    多用于文學領域,強調對事物形态的細緻刻畫。如陸機《文賦》提到“賦體物而浏亮”,指賦這種文體需清晰描摹事物特征。


二、現代延伸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了通過親身體驗認識事物的釋義,強調在實踐中感知事物的本質。


三、使用場景


四、總結

“體物”的核心意義圍繞“生成”與“描摹”展開,需根據文獻或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文賦》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體物的意思

《體物》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物體的形狀或外貌。它可以指代人、動物、植物以及其他任何可以被感知的實體。

部首和筆畫

《體物》漢字的部首是“彳”部,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體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由“亻”和“物”兩個部分組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體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體物》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和銘文的研究,發現有一些變種的寫法,如「體物」或「骵物」。這些變種在今天的使用中已經較少見。

例句

1. 這件家具的體物十分莊重,符合我家的風格。

2. 他的作品将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體物。

3. 這幅畫的體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忍不住想觸摸一下。

組詞

體格、物體、人體、形體

近義詞

外貌、相貌、容貌、面貌

反義詞

無物、無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