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昌官柳的意思、武昌官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昌官柳的解釋

即 武昌柳 。 宋 蘇轼 《武昌西山》詩:“春江渌漲葡萄醅, 武昌 官柳知誰栽?” 宋 周邦彥 《如夢令·思情》詞:“初暖綺羅輕,腰勝 武昌 官柳。”參見“ 武昌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武昌官柳"是中國古典文學與曆史文獻中一個富有詩意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地理指向

    "武昌"指古代武昌地區(今湖北武漢武昌區),曆史上以水道縱橫、植被豐茂著稱。

  2. 植物特指

    "官柳"指古代官府主導栽種的柳樹,多分布于驿站、官道、河堤等公共區域,具有護堤固土、蔭蔽行旅的功能。

  3. 整體意象

    該詞特指武昌地區由官方種植的柳樹群,後演變為地域文化符號,承載曆史記憶與人文情懷。

二、文學典故溯源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為唐代杜甫《西郊》詩: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杜甫以"官柳"與"野梅"對仗,描繪成都郊野景緻(注:詩中"市橋官柳"非武昌,但奠定文學意象基礎)。後世文人将"官柳"意象與武昌地理結合,形成固定表達。

三、曆史背景與功能

  1. 護堤防災

    長江中遊水患頻繁,柳樹因根系發達成為護堤首選樹種。如清代《湖廣通志》載武昌江岸"植柳萬株,以固堤防"。

  2. 驿道标識

    古代官道旁植柳為裡程标記,《周禮·秋官》已有"列樹以表道"記載,武昌作為九省通衢,官柳兼具導航功能。

  3. 城市綠化

    官府組織種植的柳樹構成城市公共景觀,如明代《武昌府志》描述"城南官柳成帷,行者如入翠幄"。

四、文化象征意義

  1. 離情别緒載體

    柳諧音"留",折柳贈别習俗盛行,武昌官柳成為送别長江舟行者的情感媒介。

  2. 文人精神投射

    柳樹柔韌不屈的特性被賦予政治寓意,如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贊武昌官柳"雖風濤摧折,新枝翌歲複生",隱喻士大夫堅韌品格。

  3. 地域文化符號

    宋代以降,"武昌官柳"頻繁見于詩詞,如陸遊《入蜀記》稱"武昌岸柳參天,舟人指曰:此官柳也",成為城市生态治理的典範意象。


典源參考

  1. 杜甫《西郊》詩(《全唐詩》卷226)
  2. 清代《湖廣通志·水利志》
  3. 明代嘉靖版《武昌府志·輿地志》
  4.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方輿紀要序》
  5. 陸遊《入蜀記》乾道六年十月記事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數據庫核驗)

網絡擴展解釋

“武昌官柳”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學意象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曆史典故

  1. 起源:源于晉代武昌太守陶侃(今湖北鄂州)帶領官民大規模種植垂柳的舉措。陶侃為整頓環境,在武昌城西門外及洋瀾湖畔廣植柳樹,并将這些柳樹命名為“官柳”,賦予其政治象征意義(如官府權威與民生治理)。
  2. 典故故事:據《武昌縣志》記載,都尉夏施曾盜取官柳栽于私宅,陶侃發現後嚴厲斥責,稱“此是武昌西門前柳”,此事體現官柳的特殊地位和保護力度。

二、文學意象

  1. 自然特征:指武昌地區枝葉垂軟、形态優美的柳樹,常與湖畔春景關聯,如蘇轼《武昌西山》中“武昌官柳知誰栽”描繪了柳樹與江景的融合。
  2. 比喻意義:宋代文人(如周邦彥)用“腰勝武昌官柳”形容女子身姿柔美,将柳樹形态延伸至對女性外貌的贊美。

“武昌官柳”既是晉代陶侃推行綠化的曆史産物,也是詩詞中兼具自然美與人文象征的經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詩詞引用或鄂州地方文化,可查閱《武昌縣志》或蘇轼、周邦彥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盦蓋闆屋半子之誼包彈編伍秉信博士後采顧藏頭擫腦攙前落後稱談從流打棍子到了登簿丢翻肚皮讀書人二心兩意發性負覊妻服式趕得上國貨果躁行市黃檗宗皇仁幻境胡兒谏詞解字就罄擠牙膏舉選居止科腳甲廊食酪乳兩沒隆施麻衰鳴鼓而攻之岷江闵綿尼羅河悂缪契誼生動省官術阡絲包線隨踵而至坍陷體實體惜退三舍霧雪相生相克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