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昌官柳的意思、武昌官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昌官柳的解釋

即 武昌柳 。 宋 蘇轼 《武昌西山》詩:“春江渌漲葡萄醅, 武昌 官柳知誰栽?” 宋 周邦彥 《如夢令·思情》詞:“初暖綺羅輕,腰勝 武昌 官柳。”參見“ 武昌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武昌官柳”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學意象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曆史典故

  1. 起源:源于晉代武昌太守陶侃(今湖北鄂州)帶領官民大規模種植垂柳的舉措。陶侃為整頓環境,在武昌城西門外及洋瀾湖畔廣植柳樹,并将這些柳樹命名為“官柳”,賦予其政治象征意義(如官府權威與民生治理)。
  2. 典故故事:據《武昌縣志》記載,都尉夏施曾盜取官柳栽于私宅,陶侃發現後嚴厲斥責,稱“此是武昌西門前柳”,此事體現官柳的特殊地位和保護力度。

二、文學意象

  1. 自然特征:指武昌地區枝葉垂軟、形态優美的柳樹,常與湖畔春景關聯,如蘇轼《武昌西山》中“武昌官柳知誰栽”描繪了柳樹與江景的融合。
  2. 比喻意義:宋代文人(如周邦彥)用“腰勝武昌官柳”形容女子身姿柔美,将柳樹形态延伸至對女性外貌的贊美。

“武昌官柳”既是晉代陶侃推行綠化的曆史産物,也是詩詞中兼具自然美與人文象征的經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詩詞引用或鄂州地方文化,可查閱《武昌縣志》或蘇轼、周邦彥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武昌官柳

《武昌官柳》是一個成語,主要指的是武昌城的官方柳樹。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别是“武”、“昌”和“官”。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武”字的部首是“止”,總共有四畫。表示武力、武術等。
- “昌”字的部首是“日”,總共有八畫。表示光明、繁盛等。
- “官”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五畫。表示官方、官員等。

來源:
《武昌官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相傳唐代大詩人杜牧曾在《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一》中寫到:“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離人情。”杜牧在這首詩中描述了武昌官柳,由此成為了這個詞的來源。

繁體:
《武昌官柳》的繁體字為「武昌官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武昌官柳》可以有一些變體形式,如“武昌舘柳”、“武昌官榴”等。

例句:
他漫步在武昌官柳下,感受到了秋風的清涼。

組詞:
武昌、官柳、武官

近義詞:
武昌官柳的近義詞包括“官方柳樹”、“武昌城柳樹”。

反義詞:
武昌官柳的反義詞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彙,因為它主要指的是具體的地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