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抗拒。《公羊傳·莊公三十一年》“ 齊 ,大國也,曷為親來獻戎捷” 漢 何休 注:“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諸侯交格而戰者,誅絶其國,獻捷於王者。” 徐彥 疏:“格,猶距也。謂與交戰而距王。今人謂不順之處為格化之類。”
“交格”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主要分為兩種釋義:
發音:jiāo gé
基本含義:描述事物相互交織、交叉、交錯的複雜狀态,強調不同要素混雜後形成的混亂或錯綜關系。
使用場景:
釋義:指“抗拒、交戰”,源自《公羊傳》及漢代何休的注解,如“諸侯交格而戰者,誅絕其國”。此用法中“格”通“距”(抵抗),常見于描述古代諸侯間的軍事對抗。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典用法,建議查閱《公羊傳》及漢代注疏原文。
《交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交錯的格局或交錯的排列。它形容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狀态。
《交格》的部首是「爻」,它由兩個橫線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交格》一詞來源于《易經》中的六十四卦之一「交既濟」,意為交錯的成功。在繁體字中,「交」的寫法保持一緻,但「格」會以「構」替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交格」的寫法并沒有特别規範的形式,而是通過單個字的意思之間的搭配和組合來表達這個意思。
1. 這幅畫展示了一種交格的美感,讓人眼前一亮。
2. 這個城市的建築設計充滿了交格的風格,給人一種獨特的感覺。
交際、交織、交錯、格局、格調
交織、交錯、錯落、交雜
整齊、一緻、順序、純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