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敬始的意思、敬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敬始的解釋

謂行事一開始要謹慎。《左傳·昭公五年》:“敬始而終,終無不復。”《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君子敬始,慎爾所主。” 呂延濟 注:“敬慎其所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敬始"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對事物初始階段的重視與敬畏。在漢語詞典及古代典籍中,該詞的解釋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基本釋義 "敬始"指以謹慎莊重的态度對待事物的開端。《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慎始,謂行事之初即抱持敬畏之心"。該詞由"敬"(恭敬、慎重)與"始"(開始、發端)構成,強調在初始階段就保持高度責任感,避免因輕忽導緻後續偏差。

二、出處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禮論》:"禮者,謹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此處通過生死觀闡釋"敬始"與"慎終"的對應關系,體現儒家對生命全程的倫理要求。《古代漢語辭典》引此例說明該詞的哲學深度,強調其超越字面的倫理價值。

三、引證解釋 《淮南子·主術訓》延伸其應用範疇:"人主之術,處無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而任下,責成而不勞。是故心知規而師傅谕導,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耳能聽而執正進谏。是故慮無失策,謀無過事;言為文章,行為儀表于天下;進退應時,動靜循理;不為丑美好憎,不為賞罰喜怒;名各自名,類各自類,事猶自然,莫出于己。故先王之政,四海之雲至而修封疆,蝦蟆鳴燕降而達路除道,陰降百泉則修橋梁。昬張中則務種谷,大火中則種黍菽,虛中則種宿麥,昴中則收斂畜積,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應時修備,富國利民,實曠來遠者,其道備矣。非能目見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則官自備矣。心之于九竅四支也,不能一事焉。然而動靜聽視皆自以為主者,不忘于欲利之也。故堯為善而衆善至矣,桀為非而衆非來矣。善積則功成,非積則禍極。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員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所以心欲小者,慮患未生,備禍未發,戒過慎微,不敢縱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萬國,一齊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輻湊而為之毂。智欲員者,環複轉運,終始無端,旁流四達,淵泉而不竭,萬物并興,莫不響應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撓,素白而不污,窮不易操,通不肆志。能欲多者,文武備具,動靜中儀,舉措廢置,曲得其宜,無所擊戾,無不畢宜也。事欲鮮者,執柄持術,得要以應衆,執約以治廣,處靜持中,運于璇樞,以一合萬,若合符者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無不懷也;智員者,無不知也;行方者,有不為也;能多者,無不治也;事鮮者,約所持也。古者天子聽朝,公卿正谏,博士誦詩,瞽箴師誦,庶人傳語,史書其過,宰徹其膳,猶以為未足也。故堯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謗之木,湯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鼗,過若豪釐,而既已備之也。夫聖人之于善也,無小而不舉;其于過也,無微而不改。堯、舜、禹、湯、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當此之時,鼛鼓而食,奏《雍》而徹,已飯而祭竈,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禍,可謂至貴矣。然而戰戰慄慄,日慎一日。由此觀之,則聖人之心小矣。《詩》雲:"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其斯之謂欤!武王伐纣,發钜橋之粟,散鹿台之錢,封比幹之墓,表商容之闾,朝成湯之廟,解箕子之囚。使各處其宅,田其田,無故無新,惟賢是親,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由此觀之,則聖人之志大也。文王周觀得失,遍覽是非,堯、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者,皆著于明堂,于是略智博問,以應無方。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智員也。成、康既沒,天子微弱,諸侯力政,大夫專國,士專地,富者代之不谷,而處其榮。故晉有六卿,齊有田、崔,衛有孫、甯,魯有季、孟,常掌國事,世執朝柄。終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并為戰國,此其效也。故《易》曰:"履霜,堅冰至。"言有漸也。由此觀之,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故聖人之論賢也,見其一行而賢不肖分矣。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是故人君之舉,不可不慎也。夫載使然也。" 此處将"敬始"提升為治國方略,主張執政者應在政策推行初期建立規範,通過"禁于未形"的預防性治理實現長治久安。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補充道:"敬始如終,則無敗事",揭示該詞蘊含的持續性要求。

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該詞在當代語境中常引申為對任何工作的初始環節保持專業态度,特别是在項目管理、學術研究等領域,強調"建立嚴謹的初始框架往往決定最終成果質量"。這種诠釋使古典智慧與現代職業倫理形成跨時空呼應。

網絡擴展解釋

“敬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核心含義

“敬始”指行事之初需保持謹慎和恭敬的态度,強調對事物或任務的起始階段懷有敬畏之心,從而為後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這一概念融合了“敬”(尊重、嚴肅)與“始”(開始)的雙重内涵。

2.文獻出處

3.文化背景

“敬”在儒家倫理中占據重要地位,如“主敬”思想要求人始終保持莊重嚴謹的态度(參考“敬”字釋義)。因此,“敬始”不僅是行為規範,也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慎始慎終的哲學思考。

4.現代應用

可用于描述對新項目、職業生涯或重要決策的初始階段需保持敬畏與專注的态度,例如:“創業需敬始,方能避免後續隱患。”

總結

“敬始”融合了謹慎态度與儒家倫理,既是一種行為準則,也蘊含對事物發展規律的尊重。其核心在于以敬畏之心對待初始階段,從而确保過程的完整性與結果的穩定性。

别人正在浏覽...

不回不爽利不移時岔路口乘雲行泥充仞大不了叨陪末座大衫彫鎸雕損兜盤蹲伏惡少方心煩茹豐度翩翩凫旌貢舉肱膂扢揚橫身黃紫角抗家人父子荊籃畸胎九子山哐啷诓設亮拔良筆瞭哨留使羅合滿布囊辎旁系親屬遣詞措意千回百折切命軟風三淫山夔少采省句蝨目魚束币水喉松變繐裳縮退鐵界箍毤服往莅窩窩屋誅香粳小費枭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