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制的戒箍,僧人用以束額。《水浒傳》第三一回:“卻留得他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
“鐵界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鐵界箍(拼音:tiě jiè gū)指鐵制的戒箍,是古代僧人用來束額的飾物。這一解釋在《水浒傳》第三十一回中有明确記載:“卻留得他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網)提到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表示“嚴密的控制或牢固的束縛”。但此用法在多數文獻中未明确提及,可能屬于個别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水浒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鐵界箍》,指的是用鐵箍束縛或加固物品的器具,一般用于固定、加強木桶、木箱等容器。鐵界箍常用于運輸貨物,以确保貨物的安全和穩定。
鐵界箍的部首拆分如下:
- "鐵"的部首是"钅",共包含4個筆畫; - "界"的部首是"田",共包含5個筆畫; - "箍"的部首是"竹",共包含14個筆畫。
《鐵界箍》的詞源來自古代物品包裝和運輸的需要,它可以确保木制容器在運輸過程中不會破裂或變形。鐵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
《鐵界箍》的繁體字為「鐵界箍」。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發生過變化,包括了字形、結構等。而《鐵界箍》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通過研究古代書法和銘刻等資料來了解。
1. 這個木箱用鐵界箍固定住,不會有任何問題。
2. 這批貨物需要鐵界箍加固,以防運輸過程中損壞。
鐵界箍可以作為其他詞的組成部分,用于構建新詞,例如:
- 鐵箍:用以固定物品的鐵質環形器具; - 圓箍:用以固定圓形物品的環狀器具; - 桶箍:用于固定桶體的箍子。
鐵界箍的近義詞包括:
- 鐵箍:用以固定物品的鐵質環形器具; - 木箍:用于加固木制容器的木質環狀器具。
鐵界箍的反義詞可能為沒有使用鐵箍或其他固定器具的情況,例如:
- 無箍:沒有使用任何固定器具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