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敬始的意思、敬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敬始的解释

谓行事一开始要谨慎。《左传·昭公五年》:“敬始而终,终无不復。”《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君子敬始,慎尔所主。” 吕延济 注:“敬慎其所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敬始"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对事物初始阶段的重视与敬畏。在汉语词典及古代典籍中,该词的解释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本释义 "敬始"指以谨慎庄重的态度对待事物的开端。《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慎始,谓行事之初即抱持敬畏之心"。该词由"敬"(恭敬、慎重)与"始"(开始、发端)构成,强调在初始阶段就保持高度责任感,避免因轻忽导致后续偏差。

二、出处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此处通过生死观阐释"敬始"与"慎终"的对应关系,体现儒家对生命全程的伦理要求。《古代汉语辞典》引此例说明该词的哲学深度,强调其超越字面的伦理价值。

三、引证解释 《淮南子·主术训》延伸其应用范畴:"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时,动静循理;不为丑美好憎,不为赏罚喜怒;名各自名,类各自类,事犹自然,莫出于己。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昬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非能目见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则官自备矣。心之于九窍四支也,不能一事焉。然而动静听视皆自以为主者,不忘于欲利之也。故尧为善而众善至矣,桀为非而众非来矣。善积则功成,非积则祸极。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毂。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措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者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员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鲜者,约所持也。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鼗,过若豪釐,而既已备之也。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尧、舜、禹、汤、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当此之时,鼛鼓而食,奏《雍》而彻,已饭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祸,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慄慄,日慎一日。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其斯之谓欤!武王伐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朝成汤之庙,解箕子之囚。使各处其宅,田其田,无故无新,惟贤是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也。文王周观得失,遍览是非,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者,皆著于明堂,于是略智博问,以应无方。由此观之,则圣人之智员也。成、康既没,天子微弱,诸侯力政,大夫专国,士专地,富者代之不谷,而处其荣。故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其效也。故《易》曰:"履霜,坚冰至。"言有渐也。由此观之,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是故人君之举,不可不慎也。夫载使然也。" 此处将"敬始"提升为治国方略,主张执政者应在政策推行初期建立规范,通过"禁于未形"的预防性治理实现长治久安。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补充道:"敬始如终,则无败事",揭示该词蕴含的持续性要求。

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该词在当代语境中常引申为对任何工作的初始环节保持专业态度,特别是在项目管理、学术研究等领域,强调"建立严谨的初始框架往往决定最终成果质量"。这种诠释使古典智慧与现代职业伦理形成跨时空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敬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核心含义

“敬始”指行事之初需保持谨慎和恭敬的态度,强调对事物或任务的起始阶段怀有敬畏之心,从而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一概念融合了“敬”(尊重、严肃)与“始”(开始)的双重内涵。

2.文献出处

3.文化背景

“敬”在儒家伦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主敬”思想要求人始终保持庄重严谨的态度(参考“敬”字释义)。因此,“敬始”不仅是行为规范,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慎始慎终的哲学思考。

4.现代应用

可用于描述对新项目、职业生涯或重要决策的初始阶段需保持敬畏与专注的态度,例如:“创业需敬始,方能避免后续隐患。”

总结

“敬始”融合了谨慎态度与儒家伦理,既是一种行为准则,也蕴含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其核心在于以敬畏之心对待初始阶段,从而确保过程的完整性与结果的稳定性。

别人正在浏览...

白彩百中百发卑疵冰棍儿补课餐毡苏操之过激长蚑叱名崇乱绌遣寸寸刀头舔蜜斗巧范长江饭囊酒瓮蜂准胳膊肘朝外拐遘忤贵介国之干城捍城黄金世界蕙兰椒华精趣拘绳朗儁郎屋连向灵媪柳庄相法买缺卖阙脉象梦日漠如男大当娶南浦年成农圃七残八败轻财重义凄酸觞令市嚣收长署榜鼠骇寺户随机特科调味品挑牙料唇剸诸土巴佬慰诲无適无莫黠鼠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