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樸淡雅。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 張籍 學古淡,軒鶴避雞羣。”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隴西 李涪 常侍, 福相 之子,質氣古淡。”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獨 雲林 古淡天然, 米襄陽 後一人也。”
“古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藝術作品、風格或意境所呈現出的古樸淡雅、自然含蓄的特質。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釋義進行分點說明:
指風格或意境古樸淡雅,不事雕琢,追求自然含蓄的韻味。常用于評價詩文書畫、園林設計等藝術形式,強調返璞歸真、遠離浮華的審美境界。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3卷第456頁。
“古”的意涵
取“古樸”“古拙”之義,體現傳統審美中的簡素、莊重感,如宋代米芾《畫史》評董源山水“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即暗合“古淡”之氣。
來源:《中國美學範疇辭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300-08045-2。
“淡”的意蘊
指淡泊、含蓄,避免濃豔繁複。如明代文震亨《長物志》論園林:“石令人古,水令人遠”,以簡淡造境傳遞悠遠意趣。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2版,第398頁。
綜合來源:《中國藝術美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5499-1803-5。
《辭源》(修訂本)釋“古淡”為:“古樸淡雅,多指詩文風格。”例引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此境正是“古淡”之寫照。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4冊,第321頁。
“平淡”側重語言質樸,而“古淡”更強調承襲古意、超脫時俗的雅緻(如王維《辋川集》之空寂禅意)。
“枯淡”易流于呆闆,“古淡”則于簡淡中見生機,如八大山人畫魚“白眼向天”,疏筆傳神。
來源:《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ISBN 978-7-5325-7734-6。
“古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古樸淡雅,常用于描述藝術風格、氣質或事物的審美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淡”融合了時間沉澱的質樸與自然流露的雅緻,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重要概念。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古典文學或藝術評論類文獻。
阿鬥白暈半大不小寶姥不追既往長庑嗤溜赤牛中尉處斬悴憏丹柰對空射擊訛缺法化畈田風閃風紋敷貼甘美更樓侊飯姑息養奸含含糊糊鹖雞冠弘辯皇胄回娘家護心鏡機棙謹人極陽緝治可親苦船鹂鷬籬帳論法淪亡羅縷驢鞍酕醄跑荒潛亢千人捏畦封青河戰栖所全實雀書傷號士卒庶龜泰上頹倚枉系五筆橋相窺閑人鮮豔豔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