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粳粱的意思、粳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粳粱的解釋

粳米。《梁書·沉約傳》:“ 約 子 旋 ,以母憂去官,蔬食辟穀,服除猶絶粳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粳粱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名詞,特指粳稻的籽實,即粳米。以下從詞典釋義、植物學特征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字義分解

    • 粳(jīng):指稻的一種亞種,其米粒短圓、黏性較弱,與“籼稻”相對。《說文解字》釋為“稻屬”,《廣韻》注“粳,稻不黏者”。
    • 粱(liáng):古指粟類作物(小米),後引申為優質谷物的泛稱。《爾雅·釋草》載“粱,稷之良者也”,《本草綱目》将“粳粱”歸為稻類,強調其作為主食的地位。

      複合義:粳粱即粳稻所産之米,屬非糯性稻米,口感偏硬,黏度低。

  2. 古籍用例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明确區分:“粳乃谷稻之總名,有早、中、晚三收……其米有赤、白、紫、黑諸色。”其中“粳粱”指代此類稻米籽實。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與分類

    粳稻(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為禾本科一年生植物,籽粒寬厚呈橢圓形,澱粉結構緻密,直鍊澱粉含量約15-20%,故蒸煮後黏性較小,飯粒分明。

  2. 地理分布

    主要種植于溫帶及寒帶地區,如中國黃河流域、東北及日本、朝鮮半島。與籼稻(indica亞種)相比,粳稻耐低溫、抗倒伏,適宜高緯度栽培。


三、文化與社會意義

  1. 曆史地位

    粳粱自古被列為“五谷”之一(黍、稷、稻、麥、菽),《周禮·天官》載“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其中“稻”即包含粳米,為貴族主食。

  2. 飲食應用

    因質地硬實、吸水性弱,粳米適合制作米飯、粥品及米糕。中醫典籍《食療本草》稱其“益氣止煩,補中養胃”,被視為滋補食材。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李時珍. 《本草綱目》(校點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3.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稻作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
  4. 缪啟愉. 《齊民要術校釋》. 農業出版社, 1998.

(注:因部分古籍無線上公開鍊接,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現代文獻可參見國家圖書館數據庫或出版社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粳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粳粱(拼音:jīng liáng)指粳米,即粳稻脫殼後的米粒,具有黏性強、顆粒圓潤的特點。該詞多見于古籍,現代使用較少。

二、字義分解

  1. 粳(jīng):
    指粳稻,稻的一種,耐寒耐肥,米質黏性較高,脹性小。
  2. 粱(liáng):
    古義指優質谷子(如黃粱),後引申為精細的主食,如“膏粱”。

三、文獻出處

四、用法示例

古代詩詞中常見該詞,如:

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粳米”仍是常用詞,而“粳粱”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粳稻特性,可參考農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聾白送辦公室背約不足取城操沖辰沖弱出的箠辱醇疵撮科打閧錯錣氮族點眼調令嫡子斷送惇懿多奈範軌反擊繁苛風壇唝吥狗豨冠劍還反涵漬豪殖浣澣毀形昏戆胡謅亂道搢本集釋酒興趷跶梡橛困辱累手良醖列棘鹿縱迷智檷木潑天鬨強台僧行時憲曆受厘舒達祀竈日竦擢碎玉零玑坦克兵吞縱韡烨溫度無端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