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聾的意思、闇聾的詳細解釋
闇聾的解釋
口啞耳聾。《文子·符言》:“ 老子 曰:‘言者所以通己於人也;聞者所以通人於己也。既闇且聾,人道不通。’故有闇聾之病者,莫知事通。豈獨形骸有闇聾哉!心亦有之塞也。”
詞語分解
- 闇的解釋 闇 à 同“暗”①③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編號:
- 聾的解釋 聾 (聾) ó 耳聽不見聲音:聾子。耳聾。發聾振聩(發出的聲音很大,使耳聾人也能聽見;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使他們清醒。亦作“振聾發聩”)。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闇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指口啞耳聾,即同時存在言語障礙和聽覺障礙的狀态。
- 拼音為ān lóng,但部分來源(如)标注為àn lóng,可能存在讀音争議,建議以權威詞典為準。
-
字形解析
- 闇:本義為“閉門”,引申為幽暗、愚昧(提到“聾,闇也”,即聾者因聽覺閉塞而愚昧)。
- 聾:指聽覺失靈,或比喻不明事理(引《左傳》“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
二、引申與用法
-
比喻義
可形容人愚昧無知、不辨是非,如《左傳·宣公十四年》中“鄭昭宋聾”的典故,以“聾”暗喻宋國昏聩。
-
組詞與語境
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使用較少。相關組詞如“發聾振聩”(比喻喚醒愚昧者)也體現了“聾”的引申義。
三、參考資料建議
- 查閱《漢典》《康熙字典》等工具書以确認讀音及釋義。
- 若需進一步探究引申義,可參考《左傳》等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闇聾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形容聽力完全失去的狀态。它由“闇”和“聾”兩個字組成。
- 闇的部首是門,總共有8個筆畫。這個字是“暗”的異體字,意味着黑暗的狀态。
- 聾的部首是耳,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字表示聽力受損或完全喪失的狀态。
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在古代漢字中寫作闇聾,使用繁體字寫作闇聾。它是由闇和聾兩個字的結合而來,用以形容無法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
以下是一個例句:由于長時間暴露在強音樂聲中,他現在已經完全闇聾了。
還可以使用闇聾來組詞,比如闇聾無聞(完全沒有名聲)、闇聾無策(無能、不知所措)。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聾啞來表達同樣的意思。而反義詞是可以聽到聲音的狀态,比如聰明、聰明伶俐。
總結:闇聾是一個描述完全失去聽力的情況的詞彙。它來自古代漢字,可以用來形容無法聽到任何聲音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