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辨志的意思、辨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辨志的解釋

辨明志向。《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鄭玄 注:“辨志,謂别其心意所趣鄉也。” 明 高攀龍 《三時記》:“餘則以《大學》格緻,即《中庸》明善,所以使學者辨志定業,絶利一源,分剖為己為人之介,精研義利是非之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辨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源解析 “辨”字從刀辡聲,《說文解字》釋為“判也”,本義指用刀剖分物體,引申為辨别、區分。甲骨文中的“志”字作“㞢”,象人足止于地,表心之所向,《爾雅·釋言》注“志,意也”,特指内心的志向與追求。二字合稱“辨志”,即強調通過理性分析明晰心志方向。

二、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辨志”有三重含義:①古代學子的必修課,指在求學過程中辨别心志所向(如禮樂、射禦等專業分野);②人生抉擇的思維過程,《禮記·學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鄭玄注“辨其志趣邪正”;③道德判斷能力,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引申為“明辨是非而笃志力行”。

三、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以鄉三物教萬民……三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其中“辨志”作為考核環節。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更強調“辨志在正其初心”,将之提升為修身之本。現代《辭海》第七版收錄該詞條,釋義包含認知心理學層面的決策分析維度。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教育部《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将“辨志”納入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指培養青少年确立人生目标的能力。心理學界援引此概念研究職業規劃理論,如生涯決策中的“辨志-定向-踐行”三階段模型。

網絡擴展解釋

“辨志”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辨明志向,即通過分析、辨别來确定自己的志向或心意所向。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辨”指辨别、區分,“志”指志向、意願。組合後意為通過辨析明确自身的目标或價值取向。如《禮記·學記》提到“一年視離經辨志”,鄭玄注解為“别其心意所趣鄉(趨向)”,即通過考察學生志向的明确性來判斷其學習狀态。

  2. 經典出處與教育意義
    該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禮記》,用于描述古代教育體系中不同階段的學習考核标準:“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此處“辨志”不僅是學業考核的一部分,更強調通過辨别心志的趨向,幫助學生确立符合社會倫理的志向。

  3. 字義分解

    • 辨:古同“辯”,指分析、判别(如“明辨是非”);
    • 志:指志向、志氣,如《論語》中“志于道”的追求。
  4. 應用示例
    明代高攀龍在《三時記》中寫道:“使學者辨志定業”,說明“辨志”被用于引導學者明确目标,從而專注于學業。清代學者章學誠也曾強調“辨志”對治學方向的重要性。

  5. 現代啟示
    當代可引申為對個人職業規劃或價值觀的反思與确認,強調在多元選擇中理性分析、明确方向,與心理學中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有一定相通性。

“辨志”作為古代教育的重要概念,兼具實踐與哲學意義,既指向具體的學習考核标準,也蘊含通過内省确立人生目标的深層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家樂業敗露八演逋走禅室鹾法打乖打吭吭大鼜低偎二情返葬高突宮車遠馭骨法詭滑愲結過切谷子花辰黃晖禍端兼官柬帖交媟凈掃進境郡城吭嗤可視電話拉攞六傳留好淪敝倮露免賜命縷密文甯吉七家茶青羊騎者善堕入定儒釋三會三角獸三微少私寡欲聖花兒設意時和歲稔食蛇鼠銅龍豚蹄委貌蚊母鳥污潦武義獻功喜眉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