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辨志的意思、辨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辨志的解释

辨明志向。《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郑玄 注:“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乡也。”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余则以《大学》格致,即《中庸》明善,所以使学者辨志定业,絶利一源,分剖为己为人之介,精研义利是非之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辨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解析 “辨”字从刀辡声,《说文解字》释为“判也”,本义指用刀剖分物体,引申为辨别、区分。甲骨文中的“志”字作“㞢”,象人足止于地,表心之所向,《尔雅·释言》注“志,意也”,特指内心的志向与追求。二字合称“辨志”,即强调通过理性分析明晰心志方向。

二、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辨志”有三重含义:①古代学子的必修课,指在求学过程中辨别心志所向(如礼乐、射御等专业分野);②人生抉择的思维过程,《礼记·学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辨其志趣邪正”;③道德判断能力,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申为“明辨是非而笃志力行”。

三、文献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以乡三物教万民……三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其中“辨志”作为考核环节。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更强调“辨志在正其初心”,将之提升为修身之本。现代《辞海》第七版收录该词条,释义包含认知心理学层面的决策分析维度。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将“辨志”纳入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指培养青少年确立人生目标的能力。心理学界援引此概念研究职业规划理论,如生涯决策中的“辨志-定向-践行”三阶段模型。

网络扩展解释

“辨志”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辨明志向,即通过分析、辨别来确定自己的志向或心意所向。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辨”指辨别、区分,“志”指志向、意愿。组合后意为通过辨析明确自身的目标或价值取向。如《礼记·学记》提到“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解为“别其心意所趣乡(趋向)”,即通过考察学生志向的明确性来判断其学习状态。

  2. 经典出处与教育意义
    该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礼记》,用于描述古代教育体系中不同阶段的学习考核标准:“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此处“辨志”不仅是学业考核的一部分,更强调通过辨别心志的趋向,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社会伦理的志向。

  3. 字义分解

    • 辨:古同“辩”,指分析、判别(如“明辨是非”);
    • 志:指志向、志气,如《论语》中“志于道”的追求。
  4. 应用示例
    明代高攀龙在《三时记》中写道:“使学者辨志定业”,说明“辨志”被用于引导学者明确目标,从而专注于学业。清代学者章学诚也曾强调“辨志”对治学方向的重要性。

  5. 现代启示
    当代可引申为对个人职业规划或价值观的反思与确认,强调在多元选择中理性分析、明确方向,与心理学中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有一定相通性。

“辨志”作为古代教育的重要概念,兼具实践与哲学意义,既指向具体的学习考核标准,也蕴含通过内省确立人生目标的深层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颁首葆羽蹦豆儿帛阑船刺彪辞源村倈胆敢抵触跌宕格遁辞惰侈膏粱纨褲革舃光板儿海里汉绪潢池简嘿见知法积愁姬孔旌奬惊懅汲冢周书沮訾开卷有益可惮苦楝来方拦子马蜡檄量瓶灵玑灵舆林烝论进痝鸿蒙稚莫然偏嗜迫时铅钝浅屑清列勤恳确商声誉鹊起守中舒惨送疫塌落田家妇通滥炜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无生闲间仙侠媟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