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免賜的意思、免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免賜的解釋

受人款待時的謙詞。《水浒傳》第二六回:“ 何九叔 道:‘小人便去,都頭且請拜茶。’ 武松 道:‘不必,免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免賜是古漢語中的謙敬用語,指辭讓、謝絕對方的賞賜或饋贈,表達受贈者不敢承受的謙遜态度。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1. 字義解析

    “免”意為避免、辭謝,“賜”指上位者或尊長給予的恩惠、物品。二字組合即“謝絕賞賜”,常用于臣子對君主、晚輩對尊長的辭讓場景,體現傳統禮制中的謙卑倫理。例如《禮記·曲禮》有“賜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的記載,側面反映受賜時的恭敬态度,而“免賜”則是更直接的婉拒表達。

  2. 文化語境

    該詞承載儒家“卑己尊人”的禮教思想。朱熹在《朱子語類》卷八十七中提到:“受賜者當惶恐,若力不能堪,則免賜為恭。”說明謝絕賞賜并非不敬,反而是權衡自身承受力後的守禮之舉。這種表達在曆代奏章、書信中常見,如官員推辭封賞時稱“臣惶恐免賜”。

  3. 現代轉義

    當代漢語中,“免賜”已極罕用,但衍生出“免禮”“心領”等近義詞。需注意其與“免送”(辭謝對方相送)、“免陪”(請對方不必陪同)等敬語的區别:“免賜”特指對物質饋贈的推辭,且隱含身份差序,今人若使用需符合仿古語境。

來源說明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第2冊“免”字條;文化背景參考《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及《朱子語類》(黎靖德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用例分析基于北京大學CCL古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免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

發音:miǎn cì
基本含義:指不需要額外賜予或努力,自然獲得或免除某種待遇、權益。例如因自身條件或客觀原因自動獲得好處,或免去責任。
使用場景:

  1. 形容因能力、身份等自然免除困擾,如“他因貢獻突出,免賜考核”。
  2. 描述因特殊情況自動獲得權益,如“災民免賜賦稅”。

二、作為謙詞的用法

含義:用于婉拒他人的款待或贈予,體現禮貌與謙遜。
經典例證:
《水浒傳》第二六回中,武松謝絕何九叔的茶時說道:“不必,免賜”。
適用場合:
在社交中推辭對方的招待、禮物時使用,如“您的心意我領了,但此物還請免賜”。

需根據語境區分含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水浒傳》相關段落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報歲鮑照悲剝不勃不則蟬聯抄内朝章國故持盈守成春雨如油誕計低卬钿針雕變東床擇對反抗期腐朽共存亡官生還返黑亮鴻健候望畫眉府昏冒交儆傑格金魚公子進職機梭空江壸範賫子狼吞虎咽老妪吹篪兩重離被柳臉邏絡鳴願凝緩拍花品而第之仆固竅包切政塞性桑織示問輸墨述造私鹽私醋天話停藏透稅唾手文君硖路相女配夫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