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地的意思、磬地的詳細解釋
磬地的解釋
猶全國。磬,通“ 罄 ”。 唐 廣宣 《早秋降誕日獻壽應制》詩之二:“磬地山河壯,彌天福壽長。”參見“ 罄地 ”。
詞語分解
- 磬的解釋 磬 ì 古代打擊兵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懸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衆。 缢殺:“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 古同“罄”,空,盡。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網絡擴展解釋
“磬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平坦堅實的地面
- 本義解析:
“磬”是古代石制打擊樂器,因材質堅硬且表面平整,故引申為形容地面“平坦且堅實”。該釋義源自《查字典》等權威工具書,適用于描述道路、廣場等場景(例:這條石闆路平整如磬地)。
二、通假用法指“全國”
- 通假來源:
“磬”通“罄”(意為“盡”),因此“磬地”可理解為“罄地”,即“整個國家”。此釋義多見于古詩文,如唐代廣宣《早秋降誕日獻壽應制》中的“磬地山河壯,彌天福壽長”,以“磬地”代指疆域遼闊的國土。
三、使用建議
- 在描述地理環境時,優先采用“平坦地面”的釋義;
-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遇到“磬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代全國。
兩種含義均需注意拼音為qìng dì,注音為ㄑㄧㄥˋ ㄉㄧ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磬地的意思
磬地指的是地面或地皮的硬實度或質地,用來形容地面堅硬、固定而不易動搖的狀态。
磬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磬地的拆分部首是石(矶),由石頭的象形字形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磬地的來源和繁體
《磬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地理志》中的記載,磬字與地字相加,有土地的意思。古時候地磬是用來測量土地面積的工具。在繁體中,磬地的寫法仍然是「磬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磬字的寫法為「矶」,地字的寫法為「土」。當矶與土結合時,就形成了「磬地」這個詞。
磬地的例句
1. 這個建築物是坐落在磬地上的,非常穩固。
2. 這片磬地上的房屋都是由堅固的石材建造而成的。
磬地的組詞
1. 堅磬:形容地面特别堅硬。
2. 堅如磬石:比喻堅硬,不容易改變。
3. 磬石:指磬石這種特别堅硬的石頭。
磬地的近義詞
硬地、堅地、堅實地
磬地的反義詞
松軟地、濕地、軟土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