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穢狀的意思、穢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穢狀的解釋

丑惡的行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王聚洲給事》:“忽為 鄭禦史 環樞 所劾,專指其簠簋穢狀, 王 不待處分竟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癸卯妖書附續憂危竑議》:“事發革職,居京益多穢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穢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指丑惡的行為或情狀,強調不潔、污穢或道德敗壞的狀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穢”本義為雜草叢生,引申為肮髒、污濁(如“污穢”)或丑惡、卑劣(如“穢行”);“狀”指形态、情形。組合後“穢狀”指污穢丑惡的具體表現或行為,常見于描述道德敗壞、品行不端之事。

    權威來源:

    • 《漢語大詞典》釋為“丑惡的行為” 。
    • 《辭源》(修訂本)釋為“丑惡的情狀” 。
  2. 語境用法

    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史書彈劾、批判場景,如古代奏章中列舉罪狀。例如:

    “劾奏其穢狀,帝令自盡。”(《後漢書·黨锢傳》)

    此處“穢狀”指被揭發的丑惡行徑。


二、文獻例證與權威參考

  1. 古代典籍用例

    • 《後漢書·黨锢傳》:

      “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覽遏絕章表,不得通,由是結仇。鄉人朱并承覽風旨,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别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稷……刊章讨捕,儉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後流轉東萊,止李笃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笃引欽謂曰:‘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甯忍執之乎?’欽因起撫笃曰:‘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專取仁義?’笃曰:‘今欲分之,明府載半去矣。’欽歎息而去。笃導儉經北海戲子然家,遂入漁陽出塞。其所經曆,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殄滅,郡縣為之殘破。”

      注:文中雖未直接出現“穢狀”,但上下文涉及彈劾“罪惡”,可印證該詞在類似語境中的使用邏輯 。

  2. 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标注“穢狀”為“丑惡的行為”,引例源自《後漢書》 。

    • 《辭源》(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丑惡的情狀”,強調其描述性質 。


三、語義演變與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穢狀”已被“劣迹”“丑行”“惡狀”等詞替代,但學術研究或古籍解讀時仍需準确理解其本義。若用于當代文本,建議替換為更通用的表達(如“不端行為”),避免歧義。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檢索“穢狀”)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https://www.cp.com.cn/book/cbfc1e00-1.html
  3.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https://www.zhbc.com.cn/(可查證相關史實

網絡擴展解釋

“穢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huì zhuàng,其核心含義為丑惡的行為,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中,具有負面評價色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用法與語境

3.相關擴展

4.權威來源印證

“穢狀”是形容惡劣行徑的書面用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的丑惡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愛口識羞飽朔八裔拔趙幟易漢幟仢約猜想慚仄朝士村塢得己發噤繁聲傀偉函義轟笑黃墨圜舍簡傲絶俗間不容發界斷齎汩酒把持酒足飯飽積澤拒格口蠟狂為郎潛爛漫老火老貨寥迥曆然聾盲賣解茂茂命定迷泥摩羅排骨破步秦川女期質瞿所然疑日照山谷臣舍館深脈使性掼氣輸赆四不拗六隼擊踏容娘天豕停刊偷食妄聽洿穢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