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物力或人力以供需用。《史記·貨殖列傳》:“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給,則賢人勉焉。”《舊唐書·狄仁傑傳》:“今不樹稼,來歲必饑,役在其中,難以取給。” 毛6*澤6*東 《中共中央關于九月會議的通知》:“将戰争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大量地從國6*民6*黨方面和國6*民6*黨區域去取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取給漢語 快速查詢。
“取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ǔ jǐ(“給”在此處讀第三聲),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獲取物力或人力來滿足需求。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從外部獲取資源(物資、人力等)以供給使用,常見于正式或文學語境。例如《史記·貨殖列傳》提到“治生不待危身取給”,強調通過正當途徑獲取資源。
“給”在“取給”中讀jǐ,與“供給”同音,強調“提供”動作;而讀“gěi”時多用于口語化表達(如“給你錢”)。部分詞典标注為“qǔ gěi”,但結合古漢語用法及權威文獻,qǔ jǐ 更準确。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史記》或現代文獻中的用例。
取給這個詞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接受或領取給予的東西或物品。
取(qu):取字的部首是又,總筆畫數為8。
給(gei):給字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4。
取給在《說文解字》中沒有單獨的解釋,但分别解釋了取和給的意思。取的意義是“取得、得到”,給的意義是“給予、施予”。結合起來,取給即為“取得給予”的意思。
取給的繁體寫法為「取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取給的古代寫法為「取與」。
1. 他取給了我許多有用的建議。
2. 我們應該感恩并善于取給他人。
取用、取舍、取代、取決、取向、取勝
接受、領取、得到、獲得
給予、施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