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邋遢本的意思、邋遢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邋遢本的解釋

南宋 紹興 年間 四川 刻七史:《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周書》《齊書》,至 元 代版子大部模糊漫漶,著錄家稱以舊闆印成之書為“邋遢本”。七史版式半頁九行,每行十八字,故又稱為“九行邋遢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邋遢本"是古籍版本學中的專業術語,指版式不工整、字迹模糊或排版疏密不勻的古籍印本。該詞源自古代雕版印刷工藝,特指同一書版因反複印刷導緻的版面磨損現象,常見于宋元時期民間刻本。其命名源于版片"邋遢"(即不整潔)的視覺效果。

主要特征包括:

  1. 版式參差:行格歪斜,字距不均,多見于後期補版文獻
  2. 墨色深淺不一:因木版多次刷印導緻着墨不均
  3. 斷版裂版:版片年久開裂形成的文字殘缺現象

該術語最早見于清代藏書家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現代版本學家李緻忠在《古書版本學概論》中将其定義為"同一書版經多次印刷形成的模糊印本"。邋遢本具有重要版本價值,可佐證古籍流傳脈絡,如現存《漢書》邋遢本即包含不同時期的補版信息。

(文獻來源:1.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古籍版本鑒賞》;2.中華書局《古籍版本學》;3.《文獻》期刊2020年第3期)

網絡擴展解釋

“邋遢本”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古籍版本學術語(主流含義)

  1. 定義
    指古代雕版印刷書籍時,因書版使用次數過多導緻版面磨損、字迹模糊的版本。例如南宋四川刊刻的《宋書》《南齊書》等七部史書(合稱“七史”),到元代時書版已漫漶不清,印出的書被稱為“邋遢本”。

  2. 别稱與特征
    因七史的版式為每半頁九行、每行十八字,故又稱“九行邋遢本”。這類版本因印刷質量差,成為古籍版本學中的典型研究對象。

  3. 曆史背景
    宋代眉山刻印的七史書版,到明代仍被沿用,但因長期刷印導緻字迹迷漫,甚至影響閱讀。


二、形容人的行為(較少見,需謹慎使用)

極少數資料(如)提到該詞可比喻人行為邋遢、不修邊幅,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邋遢”本義的混淆有關。建議優先采用古籍術語的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蚌珠倍伴閉迹不虞之隙蹭坐長結出奇取勝初文出學賜賞翠簟大才大遷登龍位燈心絨電絲滴滴打打方攘非子氛濁附試郜大鼎根隨國産鼓柂寒日回跌絞盤岌峨節婦敬齊敬賢下士金镮錦鯉計士巨迹軍尉锟铻兩手空空厘舉令猷黴風民事責任民庭鳥背瓯脫地牌示情愫容制濡遲弱淵水藏桃夭新婦沓飒天兵天鈞推恩委遲五辰香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