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向服的意思、向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向服的解釋

仰慕佩服。 漢 袁康 《越絕書·吳内傳》:“ 管仲 張弓射 桓公 ,中其帶鉤, 桓公 受之,赦其大罪,立為 齊 相,天下莫不向服慕義。”


(1).謂對質其事。《楚辭·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 王逸 注:“嚮,對也;服,事也。言己願復令六宗之神對聽己言事可行與否也。”

(2).歸向順服。《晉書·索綝傳》:“ 綝 有威恩,華夷嚮服。”《明史·楊甯傳》:“暇則詢民疾苦,境内嚮服。”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 達6*賴三世 ﹞名益著, 青海 河套 諸 蒙古 罔不嚮服。”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向服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向服”是古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向”與“服”兩個語素構成,具體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歸順臣服

    “向”本義為“朝向、趨向”,“服”指“服從、歸附”。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于神為不祥,于德為愆義,于人為失禮,君必不然。”晉代杜預注:“不敢向服于君。”此處指他國對中原政權的政治臣屬關系。

  2. 服罪供認

    在司法語境中,“向”引申為“承認”,“服”特指“服刑”。北宋《冊府元龜·刑法部》記載:“囚既向服,宜正刑書。”此用法強調罪犯對犯罪事實的供認不諱。

該詞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外交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以上釋義綜合參考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向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1. 仰慕佩服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指對他人的品德或才能産生敬仰與欽佩。例如《越絕書·吳内傳》提到管仲射中齊桓公後,桓公赦免其罪并任其為相,天下人“莫不向服慕義”。該釋義在多個來源中被強調,包括權威性較高的《漢典》。

  2. 對質其事
    指通過當面對證來核實事實。《楚辭·九章·惜誦》中有“戒六神與嚮服”的描述,王逸注解為“嚮,對也;服,事也”,即通過神靈對證事情的真相。

  3. 歸向順服
    表示群體或地區因威德感召而自願歸附順服。例如《晉書·索綝傳》提到“華夷嚮服”,《明史·楊甯傳》中也有“境内嚮服”的記載,均指通過治理使民衆信服。

讀音與注音:拼音為xiàng fú,注音為ㄒㄧㄤˋ ㄈㄨˊ。
使用提示:該詞多用于古籍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半飽豹關表的草茶塵泥塵色從姊竄繞眈盻等外頂批段幹頓官犢衣犯曲翻書豐侈高吭各别世人恚汗昏天暗地家寶見效階段隽造蘭羞柳腰羅取麻纏夢見周公憫惜模彷能忍自安辇從匿笑排蕩蓬蓬勃勃僻見疋樂乾豆腐親蠶青牛師契友鵲鑒嚷刮三尺童蒙三法散職沙壇笙管聖業世仆世緒屬官疏禁祧祊輼涼車溫暑無食子湘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