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世俗的虛妄。 唐 白居易 《題座隅》詩:“平生榮利心,破滅無遺餘,猶恐塵妄起,題此於座隅。” 明神宗 《續入藏經序》:“使人破塵妄之迷,以印妙圓之體。”
“塵妄”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及使用特點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詞由“塵”與“妄”組合而成,其中“塵”指世俗的不淨,“妄”表示虛妄不實,合指世俗中虛妄不真的現象。佛教語境中特指人們因執着于名利、欲望而産生的虛幻認知。
二、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社會浮華現象,如追逐虛榮、沉迷物質享受等行為。例如古詩中“不為紅塵妄少年”的表述,即警示年輕人勿被世俗虛妄迷惑。
三、文化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白居易在《題座隅》詩中寫道:“猶恐塵妄起,題此于座隅”,通過自我警示表達超脫俗念的追求。明代神宗《續入藏經序》亦用此詞闡釋佛經破除迷妄的作用。
四、哲學内涵 佛教認為“塵妄”源于對現象界的錯誤認知,主張通過修行破除這種虛妄執着,達到《莊子》寓言中“大鵬逍遙”般的覺悟境界。
注:如需查看更多詩詞用例或佛經原文,可參考查字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塵妄》一詞主要指人世間的繁華喧嚣和虛幻的幻覺,意味着一切塵世間的浮華與虛妄。
塵(部首:屍,筆畫:9)
妄(部首:女,筆畫:7)
《塵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中,主要用來描述人世間的歡喜與煩惱,對人們追求虛浮事物的批評和諷刺。
《塵妄》
塵-辶 冖 䒑
妄-女 壬 〡
1. 人生如戲,一切皆為塵妄。
2. 放下塵妄,才能找到真正的内心安甯。
1. 塵世
2. 妄想
3. 虛妄
虛幻、浮華
真實、實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