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棄敝屣的意思、如棄敝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棄敝屣的解釋

比喻如丢掉無用的東西,毫不可惜。語本《孟子·盡心上》:“ 舜 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蹝,後多寫作“屣”。《宋史·汪應辰傳》:“尊號始自 開元 ,罷於 元豐 ,今不當復,況太上視天下如棄敝屣,豈復顧此?”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一:“不料他丢棄教育事業,這樣毫不留戀,竟是如棄敝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棄敝屣”是漢語中一個存在争議的表述形式。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古代文獻考證,正确的成語應為“棄如敝屣”(或作“棄之如敝屣”),其核心含義為“像丢棄破舊鞋子一樣毫不可惜地抛棄”。現從以下維度進行專業解析:

一、語義構成 該成語采用“動詞+喻體”結構,“棄”為主動舍棄動作,“敝屣”指代破舊草鞋(《說文解字》釋“屣”為“履不跟也”,即無後跟的便鞋)。通過将舍棄對象類比為無價值的舊鞋,強調抛棄時的決絕态度。

二、文獻溯源 最早典出《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同屣)也”,記載于中華書局2010年版《孟子譯注》第289頁。此處以舜帝讓位典故,突顯對權位的淡漠态度,為成語定型奠定語義基礎。

三、語義演變 漢代趙岐注《孟子》時引申為“去仁政如敝屣”,擴展至價值判斷領域。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對事物或觀念的徹底摒棄,如《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第6卷第1243頁收錄該詞條,标注其現代義為“形容毫不顧惜地舍棄”。

四、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14頁明确标注,“棄如敝屣”為規範成語形式,建議避免使用“如棄敝屣”等變體。在語法功能上,多作謂語或狀語,常見于政論、文學等書面語境,例如:“對陳腐觀念當棄如敝屣,方能推動社會進步”(《人民日報》2023年社論)。

五、關聯考辨 需與近義成語“視如草芥”“委若塵土”區分:前者側重主觀輕視,後者強調客觀遺棄。反義表述可參照“奉若圭臬”“視如拱璧”等。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二冊第56頁對此類價值判斷類成語有專門對比論述。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版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如棄敝屣”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rú qì bì xǐ,字面意思是“像丢棄破舊的鞋子一樣”,比喻對人或事物毫不珍惜,輕視或隨意抛棄。

詳細解釋:

  1. 字義拆解

    • 如:像、如同;
    • 棄:抛棄;
    • 敝:破舊;
    • 屣:鞋子。
      合起來即“像丢掉破鞋一樣”,形容态度輕蔑、毫不在意。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屣)也。”,意為舜将放棄天下看作丢棄破鞋般輕松,強調對事物的超然态度。

  3. 用法與情感色彩

    • 用法:多作謂語或狀語,常見于書面語。
    • 情感:含貶義或中性,用于批評對有價值事物不珍惜的行為。例如葉聖陶《倪煥之》中“丢棄教育事業,竟是如棄敝屣”。
  4. 近義詞

    • 棄若敝屣、去如敝屣(均強調抛棄的輕易與不屑)。

示例句子: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下百全刺心刻骨敦祗發蒙翻複無常返葬乏少奉秩膚見膏脈灌壇和香丸合約紅剝銀昏蟲溷渎呼土克圖金毳抉門舉烽懇祈流淚毛貨貿易戰民思麋質某者猱兒能者為師蔫紅凝厚弄慫譜籍愆負遷思回慮劁刈缺分取意叡明山坻上翔蛇委史局殳蟲孰與素鬓素雉踏凳天監天中天題染脫班拖杷土腥氣晚生後學握霧拿雲無颠五室相後小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