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缺損壞。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
“缺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物品或事物的破缺損壞狀态。該詞由“缺”(缺乏、殘缺)和“壞”(損壞、破壞)組合而成,強調因缺失或破壞導緻的不完整。例如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治家》中提到:“借人典籍,先有缺壞,就為補治”,說明書籍借閱時若已有破損需及時修補。
2. 結構與發音
3. 文學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常見,例如:
總結
“缺壞”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使用較少,更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如需擴展學習,可參考《顔氏家訓》等文獻。
缺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缺少和損壞的合成詞彙。
缺的部首是缶(fǒu),筆畫數為5;壞的部首是土(tǔ),筆畫數為4。
缺壞的來源較為明确,缺源于古代語言,意為不足或不全;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壞”,也表示破碎、損壞的意思。
缺壞的古代漢字寫法有一定的變化。缺的古代寫法是“缼”,壞的古代寫法是“壊”或“壞”。
1. 這篇文章的一些段落好像缺了點什麼。
2. 由于長時間的使用,這個電器已經壞了。
組詞:缺少、缺乏、缺點、損壞、破壞。
近義詞:不足、失去、毀壞、破損。
反義詞:完整、正常、修複、恢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