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葚的意思、食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葚的解釋

亦作“ 食椹 ”。比喻受人恩惠。語本《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毛 傳:“黮,桑實也。” 鄭玄 箋:“言鴞恒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之二:“降貴深知己,寧思食椹恩。” 唐 吳仁璧 《投謝錢武肅》詩:“累重雖然容食椹,力微無計報焚林。”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詩:“鴞聲雖雲惡,革去在食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葚”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í shè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1. 本義與出處
    “食葚”原指吃桑樹的果實(桑葚),出自《詩經·魯頌·泮水》:“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黮通“葚”,即桑葚)。詩中描述貓頭鷹(鸮)因食桑葚而改變原本難聽的叫聲,比喻人受到恩惠後産生積極轉變。

  2. 比喻義
    引申為接受他人恩惠并感念回報,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 南朝梁元帝:“降貴深知己,甯思食椹恩。”
    • 宋代王安石:“鸮聲雖雲惡,革去在食葚。”
  3. 異體寫法
    亦作“食椹”,如唐代吳仁璧詩句“累重雖然容食椹,力微無計報焚林”。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曆代文人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葚的意思

食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食用的果實。它是由“食”和“葚”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食葚”這個詞的部首是“艹”,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食葚”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它是由“食”和“葚”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其中,“食”表示食用,而“葚”則表示果實。

繁體

“食葚”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食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食葚”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目前我們所了解的是以現代标準字體為準的寫法。

例句

1. 這種果實酸甜可口,是夏季最好的食葚。

2. 今天我在市場上買了一些新鮮的食葚。

組詞

1. 食物:表示可供食用的物質。

2. 葚果:表示果實。

近義詞

果實、果品、水果

反義詞

非果實、非食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