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索的意思、戎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索的解釋

戎 人之法。《左傳·定公四年》:“啟以 夏 政,疆以戎索。” 杜預 注:“ 大原 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故自以 戎 法。”後以泛指法令。 唐 元稹 《織婦詞》:“早徵非是官家惡,去歲官家事戎索。” 清 錢謙益 《聊且園記》:“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於廟堂而國論壞,苟然於疆園而戎索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戎索,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指代中國古代西部少數民族(戎)的法律或法度。

其詳細釋義如下:

  1. 本義:戎人之法

    • “戎”指中國古代西北方的少數民族,與“華夏”相對。
    • “索”在此處意為“法度”、“法則”、“法律”。
    • 因此,“戎索”最直接的含義是指古代戎族所施行或遵循的法律制度或行為規範。它代表了不同于中原華夏族(“周索”)的法律體系和文化習俗。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 該詞最早且最著名的出處是《左傳·定公四年》。在記載分封魯公、康叔(衛)和唐叔(晉)時提到:“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這是指分封唐叔(建立晉國)于夏墟之地時,統治者根據當地情況,一方面沿用夏代遺民的政治傳統(“夏政”),另一方面在土地疆理和治理上則采用戎人的法律和制度(“戎索”),以適應其境内戎狄部族較多的現實。這反映了早期華夏政權對邊疆或民族雜居地區采取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統治策略。(《左傳·定公四年》)
  3. 引申義:異族或外邦的法度

    • 由于“戎”常泛指非華夏的異族或外邦,“戎索”有時也可引申指代非中原正統的、異族的法律或規則。
  4. 現代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戎索”是一個非常生僻的古語詞,主要出現在曆史、古籍研究或引用古典文獻的語境中,日常口語和現代書面語極少使用。其含義基本保留古義,指古代戎狄的法律。

“戎索”是一個源自先秦典籍的古語詞,核心含義是指中國古代西北戎狄民族的法律制度或法度,尤以《左傳》中“疆以戎索”的記載最為著名,體現了早期華夏政權治理多民族地區的策略。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

“戎索”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戎索(拼音:róng suǒ)原指戎人的法律或制度,出自《左傳·定公四年》。其中“戎”指古代西方少數民族,“索”意為法則或規範。後引申為泛指法令、制度,如唐代元稹《織婦詞》中“去歲官家事戎索”即指官府按法令行事。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淵源
    《左傳》記載,周成王分封唐叔虞時,要求其治理晉地時“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結合夏朝政令,用戎人法規劃分田界),說明當時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

  2. 詞義擴展
    唐代以後,“戎索”逐漸擴展為一般性法令的代稱,如明代袁可立的诰文中“務令受我戎索”即強調以法令約束屬國。


三、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戰争時期的緊張狀态”,認為“索”指束甲繩索,比喻戰事緊迫。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後起的引申義。


四、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杜預注或相關史學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坌蠢剗奪朝蠅暮蚊蠢材觕惡寸旬雕除冬愛東爨碫磨齋煩費煩字飛雲丹分域伏擊戰高眼葛帔攻淩公諸于世國公國讨海岬核議闳重猾橫精通井甃稽同勑厲寥若晨星淩逼零頭麗蕊利市隆然陸賈分金騾車馬架麻麻雨猛孤停的莫春擎擎輕輕款款铨録趨之若骛笙鶴慎緘時而失慌視文食心蟲太行山堂廚陶旊滔天王教瓦殶吾俦汙泥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