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姏母 ”。乳媪;老年仆婦。《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于時 孝武帝 不親萬機,但與 道子 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并竊弄其權。”《晉書·五行志上》:“ 會稽王 道子 寵幸尼及姏母。” 清 袁枚 《新齊諧·燒狼筋》:“ 藍 府有狼筋一條,凡家中失物,燒之則偷者手足皆顫。有女公子失金釵一隻,不知誰偷,乃齊奴婢姏姆數十人,取筋燒之。” 清 翟灏 《通俗編·婦女》:“姏婆,婦之老者;能以甘言悅人,故字從甘,其音讀若鉗。或謂老倡曰‘虔婆’,誤。”
“姏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án mǔ,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相關章節或清代筆記小說。
《姏姆》是一個漢語詞彙,一般用于表示姓氏,也有可能用作人名。古代字典中并沒有詳細解釋這個詞的意思,但在現代,這個詞通常指某個具體的姓氏。
根據《康熙字典》,《姏姆》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女”和“心”,其中“女”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女性有關;“心”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内心、心思有關。
根據筆畫統計,《姏姆》一共包含10劃。
《姏姆》的繁體形式為「姏姆」。
古代漢字書寫規範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對《姏姆》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别。然而,在古代沒有具體的字形記錄,很難确定其古代寫法。
1. 今天我認識了一位姓姏姆的朋友,她很友善。
2. 她的名字叫姏姆,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姓氏。
根據《姏姆》的部首“女”和“心”,可以構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由于《姏姆》是一個姓氏,沒有明确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