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舍的意思、外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舍的解釋

(1).在外住宿。《管子·戒》:“ 桓公 外舍,而不鼎饋。” 戴望 校正:“外舍,謂出宿於外。”

(2).外戚。《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及後有疾,特令後母兄弟入視醫藥,不限以日數。後言於帝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願也。’” 李賢 注:“外舍,外家。”《後漢書·單超傳》:“帝因如廁,獨呼 衡 問:‘左右與外舍不相得者皆誰乎?’” 李賢 注:“外舍,謂皇後家也。”《魏書·劉彧傳》:“ 彧 嘗宮内大集而裸婦人觀之,以為忻笑。其妻 王氏 以扇鄣面,獨無所言。 彧 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為笑樂,何獨不視!’” 宋 江休複 《江鄰幾雜志》卷四:“ 張得一 自閣門副求正,副使引 曹佾 李璋 例, 王貂 作樞, 吳龐 為副,以 曹 李 中宮外舍之親, 張 未服雲:‘公朝豈私親耶!’”

(3).古以小學為外舍。《大戴禮記·保傅》:“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又 宋 代太學為三舍,初學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參閱《宋史·選舉志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在外住宿 指臨時離開居所外出居住,常見于古籍文獻。如《管子·戒》記載"桓公外舍,而不鼎饋",描述了君主外出居住的場景。

  2. 外戚代稱 特指古代帝王母族或妻族親屬,屬于政治聯姻關系的延伸稱謂。《後漢書·皇後紀》記載和熹鄧皇後為避免外戚幹政之嫌,曾向皇帝進言"外舍久在内省"會引發非議。

  3. 古代教育場所 指周代小學建制,與"内舍"(大學)形成教育階段區分。《大戴禮記》等典籍中記載,兒童8歲入"外舍"學習基礎文化,15歲升入"内舍"深造。

此外,現代漢語中"外舍"也可作為浙江景甯縣某區域的地名(源自1958年行政區域調整),但該用法屬于專有名詞範疇。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文史研究中優先考慮前三類傳統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舍的意思

外舍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意思是指離開家鄉或原來的地方遷往别處、外出居住;也可以表示棄置、放棄。

外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舍的拆分部首是“舛”字旁,讀音為chuǎn;它的總筆畫數是11,其中部首舛占了4畫。

外舍的來源

外舍一詞來源于《莊子·外物》:“夫人之始出于外舍者,豈有可窺見者哉!”意指離開原地或家鄉。

外舍的繁體字

外舍的繁體字為「外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外舍的古代寫法是「外舍」,外部部首的筆畫比現代寫法少一筆。

外舍的例句

1. 他決定外舍老家,去城市闖一番事業。

2. 在遠離人煙的山區外舍了一間小屋,享受甯靜的生活。

組詞

外舍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外舍人(離開家鄉的人)、舍本逐末(舍棄重要的事物,追求次要的東西)。

近義詞

外舍的近義詞有:離鄉背井、出走、遷居。

反義詞

外舍的反義詞有:歸舍、回鄉、返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