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表的意思、旌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表的解釋

[honor; cite] 封建時代由官府立牌坊、賜匾額對遵守封建禮教的人加以表彰

詳細解釋

(1).表彰。後多指官府為忠孝節義的人立牌坊賜匾額,以示表彰。《晉書·荀崧傳》:“今承大弊之後,淳風穨散,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 明 高明 《琵琶記·散發歸林》:“一門忠孝如此,理當保奏,請行旌表。” 魯迅 《故事新編·起死》:“旌表了孝子,确也是一件大事情。”

(2).指官府頒賜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額。 宋 歐陽修 《左班殿直胥君墓志銘》:“ 胥氏 義聞鄉閭,門有旌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旌表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用于表彰忠孝節義等符合禮教規範行為的一種制度,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如下:

  1. 基本定義
    旌表指官府通過立牌坊、賜匾額等方式,公開表彰遵守封建倫理道德的個人或家族,如忠臣、孝子、節婦、義夫等。該制度始于秦代,秦始皇曾為巴寡婦清築“懷清台”以示表彰,成為早期旌表範例。

  2. 實施形式

    • 物質載體:包括建造石坊、懸挂匾額等,例如宋代歐陽修記載的“門有旌表”即指官府頒賜的表彰牌坊。
    • 程式流程:通常由地方官申報朝廷,經核準後由官方實施表彰。
  3. 社會功能
    旌表制度旨在通過樹立道德典範,強化封建禮教對社會的影響,維護倫理秩序。如《晉書》提到“一介之善”即可成為旌表對象,凸顯其對細微德行的鼓勵作用。

  4. 曆史演變
    從秦漢至明清,旌表範圍逐漸擴大,涵蓋累世同居、赈濟鄉裡等行為。明代《琵琶記》中“請行旌表”的表述,反映了該制度在文學中的滲透。

  5. 文化影響
    旌表形成的牌坊、匾額成為傳統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在安徽歙縣等地仍保留大量貞節牌坊,體現其曆史痕迹。

補充說明:“旌”原指飾有羽毛的旗幟,“表”為标識,二字組合引申為顯揚之意。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語境,少數場合可比喻對傑出貢獻的褒獎(如提到的“旌表之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旌表

旌表是一個用于表示榮譽或表彰的詞語。它可以指旗幟、紀念表、記錄或證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旌表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辵,表示走)和“白”(言字旁,表示語言)。旌表的總筆畫數為7。

來源

旌表是由古代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曆史上,旌指的是旗幟,以表示一種榮耀或标志。表則代表記錄、表現、明示等含義。

繁體

旌表的繁體字為「旌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些漢字的形狀和現代略有不同。旌表在古代的寫法是「⺀白」。

例句

1. 他勇敢的行為成為了該國軍隊的旌表。

2. 這個紀念表旌表了他在音樂領域的突出貢獻。

組詞

1. 旌旗: 指揮戰鬥或标志國家的旗幟。

2. 旌德: 表示美好的品德或高尚的行為。

近義詞

表彰、榮譽、獎章、紀念

反義詞

責罰、懲罰、譴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