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栖音”。停止啼鳴。 晉 陸雲 《歲暮賦》:“獸藏丘而絶迹兮,鳥攀木而栖音。”
“栖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用法與出處
三、綜合解讀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賞析古典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意境。其引申義可關聯到“萬物歸寂”的哲學意蘊,與“蟄伏”“藏迹”等概念形成呼應。
栖音(qī yīn)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動物在樹上歇息或鳥兒停在樹上鳴叫的聲音。
栖音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栖音這個詞的來源主要是從“栖息”和“音樂”兩個詞彙衍生而來。它表示動物在樹上安靜或發出聲音。
栖音的繁體字是棲音。
在古代,栖音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寫形式為“栖吟”,表示鳥兒在樹上唱歌。
1. 靜谧的森林裡,偶爾傳來了一陣清脆的栖音。
2. 清晨的時候,樹上的小鳥發出歡快的栖音,令人心情愉悅。
1. 栖息:動物栖身、駐留某處的意思。
2. 栖樹:鳥兒停留在樹上。
3. 栖身:指動物在某個地方居住、栖息。
鳴叫、啼鳴、鳥鳴
寂靜、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