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detail] 充分;完全而往往冗長
詳盡地讨論了此事
(1).詳審備悉。《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古義弘深,聖問奧遠,非臣所能詳盡。”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三:“且 三代 之時,百工傳氏,孫襲祖業,子受父訓,故其利害如此詳盡。” 清 抟沙拙老 《閑處光陰》卷下:“嗣閲文或有舛誤,無不詳盡其義,筆之卷端。”
(2).詳細無遺。 唐 李延壽 《上<南北史>表》:“雖則疏野,遠慚先哲,於披求所得,竊謂詳盡。” 清 彭紹升 《陳和叔傳》:“ 和叔 所草奏,援古證今,剴切詳盡。”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對于人物和環境的描寫,更詳盡更廣闊了。”
(3).猶詳情。《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 安老爺 接着問了問,依然不得詳盡。”
“詳盡”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内容全面、細緻且沒有遺漏,強調對事物或信息的完整覆蓋和深入解析。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語義構成
應用場景
程度辨析 與近義詞相比存在梯度差異:
使用技巧
該詞體現了漢語表達中對信息完整性的高标準要求,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在非正式場合顯得過于書面化。
《詳盡》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事物或信息充分、詳細的程度。它通常用于形容描述、闡述過程或提供細節。當我們說某件事情“詳盡”時,我們意味着它已經被充分探究、了解或描述。
《詳盡》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詳”字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語言”或“文字”相關;“盡”字的部首是“屍”,表示與“屍體”或“人體”相關。
根據漢字的規則,它們分别有9和5個筆畫。
《詳盡》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詳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詳》字的古體形狀略有不同,可以參考古文獻中的記載。但整體而言,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1. 請寫一個詳盡的報告,描述你的研究過程和發現。
2. 我們需要詳盡的資料來做出正确的決策。
組詞:詳盡無遺、詳盡到位、詳盡細緻
近義詞:詳細、周詳、全面
反義詞:粗略、簡略、概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