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佛道經典。 南朝 梁武帝 《金剛般若忏文》:“得金剛之妙寶,見金牒之深經。”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銘》:“銀鈎永固,金牒長存。”
金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古代“牒”指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簡,“金牒”特指以金屬(如金、銅)為材質制成的簡牒。這類載體常用于記載重要诏令、法典或宗教經文,以示莊重與永恒。例如:
《漢語大詞典》引《舊唐書·禮儀志》載唐代封禅禮儀:“玉策三,皆以金繩連編金牒……每牒長一尺二寸,廣一寸二分。” 此處的“金牒”即指封禅儀式中刻寫祭文的金屬簡冊,象征帝王與天溝通的權威文書 。
在佛教語境中,“金牒”喻指以金泥書寫或鑲金裝飾的佛經,凸顯經文的至高神聖性。如:
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載印度那爛陀寺藏有“貝葉經文,金牒玉函”,其中“金牒”即指用金粉謄寫的貝葉經 。敦煌文獻中亦發現部分唐代《金剛經》寫本以金粉題名,被學者稱為“金牒遺珍”,體現古人對佛經的崇奉 。
學術參考來源:
“金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n dié(注音:ㄐㄧㄣ ㄉㄧㄝˊ),其核心含義為佛道經典,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佛教或道教的重要經典文獻,通常以金屬(如金)為載體或裝飾,象征其神聖與珍貴。
文獻例證
如需更多例證或深入考據,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相關條目。
白鹢巴洛克藝術暴謾鞭不及腹蔔鳳不聲不吭滄熱稠疊楚萍刍說埭程得寵動物學鬥風斷管殘渖梵輔天崗尖高心革阓官式黑浪鶴蝨卉木靃靡靡江關借劍诘軋拘厄倔然沮屈客商虧替牢頭凜寒落梅花呂巨孟嘉落帽謬戾抹得開南國社彭铿秦望碑圈識祛練神明如獲至寶蜃氛生生化化神官示及十望說經送嫁貪欲鐵番竿缇彀停障塗歸相伯仲閑閑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