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望的意思、十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望的解釋

唐 開元 中,定州的等級,除京師附近的四州為四輔外,其餘依次為:六雄,十望,十緊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 宋 、 亳 、 滑 、 許 、 汝 、 晉 、 洺 、 虢 、 衛 、 相 等十州。《舊唐書·韋處厚傳》:“及 處厚 秉政,復奏置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州别駕以處之,而清流不雜,朝政清肅。”參閱《通典·職官十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望”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本義指唐代行政地理概念

“十望”是唐開元年間劃分的十個重要州級行政區,屬于僅次于“十道”的次級地理單位。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此概念形成于盛唐時期,最初包括宋州、亳州、滑州、許州等十州。這些州郡因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在賦稅征收和行政管理上享有特殊地位。《辭源》指出,安史之亂後該制度逐漸被“十道”體系取代,但仍作為曆史地理術語沿用至宋代。

二、引申為富庶地區的代稱

明清文獻中,“十望”衍生出泛指物産豐饒之地的含義。如《明史·食貨志》用“十望之地”形容江南漕運樞紐,清代方志中亦出現“此乃十望之邑”描述商業重鎮。這種用法突顯了詞彙從具體行政區劃向抽象經濟概念的演變軌迹,反映漢語詞彙隨社會變遷産生的語義擴展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十望”是唐代開元年間對地方州級行政區劃的一種等級劃分,屬于唐代州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十望”指唐代除京師附近“四輔”外,地方州級行政區劃的第二等級,位列“六雄”之後、“十緊”之前。這一劃分标準主要依據地理位置、經濟實力或軍事重要性。

2.具體州名

根據《舊唐書》等文獻記載,“十望”包括以下十州:

3.曆史背景

唐代通過“四輔、六雄、十望、十緊”等分級加強地方治理,其中“十望”州的官員選拔更為嚴格,需兼顧能力與出身,以保障地方行政效率。

4.文學引用

明代詩詞中曾用“拔十望得五”比喻選拔人才,側面反映“十望”在曆史語境中的影響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可參考《通典·職官十五》或《舊唐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恻動陳黩秤房承露盤儲極銼斬達達逮至倒拔地場底賬杜閉迩刻方光烏福壽雙全複雜付之東流感事告愬弓箭手鈎環鶴山鳳尾喉韻會武宴茭艹即刻禁衢舊隸際限可念理訟辟藏皤皤潛入前體峭崛跷跷闆丘民曲引戎旃入意伸鈎申屠詩祖水堨水魚黍雪輸租悚切秃落屯積居奇外兵頑梗不化文僚文绉绉銜環雀小雅悉達陀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