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開元 中,定州的等級,除京師附近的四州為四輔外,其餘依次為:六雄,十望,十緊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 宋 、 亳 、 滑 、 許 、 汝 、 晉 、 洺 、 虢 、 衛 、 相 等十州。《舊唐書·韋處厚傳》:“及 處厚 秉政,復奏置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州别駕以處之,而清流不雜,朝政清肅。”參閱《通典·職官十五》。
“十望”是唐代開元年間對地方州級行政區劃的一種等級劃分,屬于唐代州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十望”指唐代除京師附近“四輔”外,地方州級行政區劃的第二等級,位列“六雄”之後、“十緊”之前。這一劃分标準主要依據地理位置、經濟實力或軍事重要性。
根據《舊唐書》等文獻記載,“十望”包括以下十州:
唐代通過“四輔、六雄、十望、十緊”等分級加強地方治理,其中“十望”州的官員選拔更為嚴格,需兼顧能力與出身,以保障地方行政效率。
明代詩詞中曾用“拔十望得五”比喻選拔人才,側面反映“十望”在曆史語境中的影響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可參考《通典·職官十五》或《舊唐書》相關記載。
十望(shí w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多個含義。一般來說,它可以表示指望、期望、希望的意思。十望也可以表示對未來、前景或某個事物的預計、推測,以及對某種情況的盼望。
十望的拆分部首是一部分(十字),筆畫數為十一畫。
十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它是由十個點組成,表示距離遠的樣子,後來引申為期望、希望的意義。在繁體字中,十望的寫法為「十望」。
在古時候,十望的字形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隨着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十望的字形逐漸穩定下來,成為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形狀。
1. 我們都對未來充滿了十望。
2. 他的筆下描繪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十望。
3. 這個項目的成功是我長期以來的十望之一。
1. 十望遠方
2. 十望未來
3. 十望之地
近義詞包括:渴望、期待、希冀、盼望
反義詞包括:失望、絕望、悲觀、不期而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