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困遭難。 漢 劉向 《說苑·複恩》:“ 趙襄子 見圍於 晉陽 。罷圍,賞有功之臣五人。 高赫 無功而受上賞。五人皆怒…… 襄子 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禮,唯 赫 也。’”
“拘厄”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由“拘”(受限制)和“厄”(困苦)組合而成,形容因受束縛或困境而感到煩悶、壓抑的狀态,多指身心受限的境況。
詞義拓展
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政治、社會、生活等層面遭遇限制或困境的情況,例如:“他因制度拘厄,難以施展抱負。”
發音與結構
古籍例證
漢代劉向的《說苑》多次使用該詞,強調在逆境中堅守原則的态度,成為經典用例()。
如需進一步查閱文獻原文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說苑·複恩》及相關古籍解析。
拘厄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受到束縛、限制或困擾。它可以用來形容處于困境中、陷入困局的狀态。拘厄也可以指心情煩悶、痛苦不堪的感受。
拘厄由兩個部首組成:扌(手部)和厄(厄字頭)。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它的總筆畫數為10。
拘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它的意思是被困擾,也有被監禁或被拘留的含義。在繁體字中,拘厄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拘厄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拘厄的舊時寫法是拘隘,其中“隘”表示狹窄、限制。這個寫法強調了被束縛、受阻的狀态。
1. 他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多拘厄,無法發展自己的才能。
2. 我感到拘厄,好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限制住了。
3. 她因為個人問題而一直生活在拘厄之中。
組詞:拘束、厄運、苦惱、束縛
近義詞:困頓、困境、困惑、困苦
反義詞:自由、寬敞、暢通、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